宁愿牺牲质量,也要抢首发!抢发论文正在损害科学本身 首发权之争影响深远

新浪·财经头条 2025-02-07 02:24:23
A+ A-

宁愿牺牲质量,也要抢首发!科学家们竞逐首发权的压力始终存在。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那些没有争抢到首发的研究成果,在十大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可能性比首发的研究少了20%,在发表当年成为被其他科学家高度引用的“热门”论文的可能性少了24%。首发权还可能影响研究人员的职业前景、资金申请成功率以及未来的合作机会。然而,一些科学家宁愿牺牲质量也要抢首发的行为,正在伤害科学本身。

宁愿牺牲质量,也要抢首发!抢发论文正在损害科学本身

是什么力量激励着科学家们做出伟大的发现?对拓展人类知识和探索未知的内在渴望当然是主要动力。但通常还有另一种力量在起作用:成为“第一人”的追求。即使是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先驱人物也无法免于这种追求。当他得知自己的同事构思出了一个几乎相同的进化论理论时,达尔文迅速出版了《物种起源》,以避免被他人抢先。从达尔文到DNA的发现,再到当今风靡全球的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这种竞争压力仍然影响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宁愿牺牲质量,也要抢首发!抢发论文正在损害科学本身 首发权之争影响深远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曾经深入研究了科研中的首发权现象。他认为,科学发现往往具有竞争性,尤其是在重大突破领域,科学家们可能会同时或几乎同时做出相似的发现,这导致了首发权争议的频繁发生。首发权是科学界的核心激励机制之一,谁先发现,谁就赢得荣誉。发表论文的数量和速度常常被视为衡量科学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首先发表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不仅决定了一项研究成果在领域内的地位,还可能影响研究人员的职业前景、资金申请成功率以及未来的合作机会。

宁愿牺牲质量,也要抢首发!抢发论文正在损害科学本身 首发权之争影响深远

为了探究这些问题,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战略学助理教授瑞安·希尔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卡罗琳·斯坦开展了一项研究,探讨科学家们在追求首发权与专注科研之间的抉择。他们选择了结构生物学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质数据银行(PDB)中的数据,分析了科学家们在研究相同蛋白质时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对于竞争激烈的某一研究目标,各个研究团队倾向于加快进度,缩短研究时间,以求尽快发表。然而,这种加速行为可能导致研究未经过充分验证,数据不够全面。PDB质量评分显示,竞争激烈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科学严谨性和准确性较低。

宁愿牺牲质量,也要抢首发!抢发论文正在损害科学本身 首发权之争影响深远

许多科学家深知,为避免这些重大且持续的损失,宁愿牺牲质量也要确保首发。希尔表示,学术生涯建立在声誉之上,如果想获得可以转化为大学薪水的认可,科学家需要人们认识到他做出了新颖的发现。而成为第一个发表新发现的人,是科学家建立这种认可的主要方式之一。

尽管首发权重要,但回顾整个科学史,科学发现并非赢家通吃的竞技比赛。那些被同行抢先发表的论文,同样有机会获得发表,而且获得发表的可能性只比那些抢到首发的论文少2.6%。希尔和斯坦还调查了877名结构生物学家,发现他们严重高估了被抢先的可能性和代价。受访者估计他们有27%的可能性被竞争对手抢先,而实际概率仅为3%;他们还估计被抢先的研究项目将少获得59%的引用,而实际上,这种影响只有21%。

科学研究本应是一项严谨而充满探索精神的工作,但学术界的竞争环境给研究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许多科学家面临仓促抢发论文的抉择。首发权固然重要,但过度追求首发可能会影响研究的深度与严谨性。毕竟,人类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探索未知,科研的目标应始终是推动知识前沿的进步,提升人类对自然的理解,而不是为了追逐成果发表数量或速度,以及一时的学术地位。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