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8岁的李阿姨因迷信“过年不吃药”的说法,暂停服用降压药,导致突发半边肢体动弹不得、双眼凝视。家人立即将她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初步判断为脑卒中。
医院迅速启动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急诊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医护人员告知家属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迅速开通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静脉溶栓是最有效手段之一。家属同意静脉溶栓,入院后15分钟,静脉溶栓药物被精准输入患者体内。
由于病情严重,考虑为大血管闭塞导致脑梗塞,医护人员联系了神经内科三病区刘柳青副主任医师介入会诊,并急送入DSA手术室评估血管。在黄晓松主任医师和刘柳青副主任医师的精湛技术下,患者堵塞的大血管实现再通,缺血脑细胞功能恢复,极大地挽救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取栓第二天,李阿姨肢体可以自主活动,第三天可以自行起床如厕,生活基本自理。
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我国国民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冬季尤其高发,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并及时就诊治疗至关重要。“BEFAST”法则可以帮助快速识别脑卒中: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突然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或一过性黑蒙;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手臂突然无力或麻木,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当病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紧急送往卒中救治中心。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后,尽早开通血管,黄金时间4.5小时之内可以用溶栓药静脉溶栓。但静脉溶栓有局限性,而机械取栓作为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医疗手段,通过血管内微创介入手术将血栓取出,能快速恢复血管通畅性,恢复脑血流,抢救濒临死亡的脑细胞,减少残疾,挽救生命。
预防卒中的措施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过多食用高盐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吸烟和饮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按时服药,控制好基础疾病;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