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返程高峰的尾声,一列从河南开往杭州的火车上,47岁的张女士与儿子一路相伴,历经18个小时的漫长车程后,她突然行为异常。火车即将抵达杭州站时,张女士开始语无伦次,频繁给周围人打电话,讲述一些毫无逻辑的故事。随后,她情绪失控,甚至出现咬舌等自残行为。
更令人揪心的是,张女士突然对身边的儿子发起猛烈攻击,导致其脸上、头上鲜血淋漓。儿子面对母亲突如其来的疯狂举动,一时惊愕不已,无法理解平日里温柔的母亲为何会变成这样。在惊慌失措中,他迅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母亲紧急送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一边安抚张女士的情绪,一边迅速展开检查。经过详细评估,医生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最终诊断她患上了旅途性精神障碍。
原来,张女士一直独自生活,与外界交流极少。这是她第一次远行,长时间的旅行最终导致了精神障碍的发生。经过初步治疗,她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但仍需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预计经过两周的治疗,她能够康复出院。
这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常见于经历长途旅行的人。拥挤的车厢、漫长的旅途、疲惫的身心都可能成为旅途性精神障碍的诱因。每年春节返程期间,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都会接诊不少类似患者。他们中有的是第一次出远门的打工者,有的是赶着返校的学生,还有的是探亲返程的老人。密闭、拥挤的车厢环境,营养与水分的缺乏,睡眠不足,情绪焦虑,性格内向孤僻等因素叠加在一起,让旅途性精神障碍成为春节返程路上的隐形杀手。
旅途性精神障碍的表现包括定向障碍,分不清时间、地点,甚至认不出身边的人;感知觉障碍,出现幻觉,比如听到有人骂自己、看到奇怪的东西;情绪障碍,突然紧张、焦虑、恐惧,甚至无缘无故哭泣或大笑;行为障碍,冲动伤人、毁物,甚至跳车、自残。
预防旅途性精神障碍的方法有:保持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上车前确保充足睡眠;旅途中避免携带贵重物品和巨款,以减少精神上的压力;结伴而行,相互照顾,轮流睡觉,消除孤独感、紧张感和疲劳感;保证规律进食和饮水,防止过度饥饿和脱水;打开车窗,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缺氧;携带抗焦虑药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精神崩溃状态;一旦发现心烦不适、胸口憋闷、呼吸加快等症状,应立即到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并适当活动以减轻身心疲劳;如果旅途中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症状,及时向列车工作人员或专业医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