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温思美逝世。温思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曾担任政协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协第十、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民盟第十三、十四届广东省委员会主委。他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5日3时4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68岁。
公开资料显示,温思美是汉族,1958年1月出生于四川巴中,1988年3月加入民盟。他曾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经济管理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广东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等职。
1977年恢复高考后,温思美被西南农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录取。1981年,教育部面向全国招收出国预备研究生,温思美成功考取,并于1982年下半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主修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在康乃尔大学期间,他结识了来访的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卢永根教授和农经系主任陈迭云教授,他们邀请温思美完成学业后到华南农业大学执教。1985年,温思美接受邀请,来到华南农业大学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来到华农后,温思美迅速投身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凭借扎实的海外留学背景和勤奋努力,很快在学术界崭露头角。1987年初,他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成为当时广东省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成为华农大农经系第一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老师。1992年,他被晋升为教授。
在国内,温思美较早提出了“农民的决策理性与其环境的相容性”理论,主张关于农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农业特点。他还研究了“生产函数阶段与经济合理区域”,完善了生产函数方法的应用;探讨了宏观政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提出农业问题应超越农业部门的观点;他是较早研究改革开放后农村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学者,提出了“在有效率增长的动态过程中改善公平”的经济发展思想。
温思美主持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部委、省、市和横向委托课题,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和国外优秀成果奖。他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声誉,曾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顾问、美国Kellogg基金会的国际研究员、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00年,他当选为国际农业政策研究理事会的理事,成为该组织自1975年成立以来首位中国人担任此职;2004年又当选为该理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和执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