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异宠买卖饲养链条 年轻人追捧潮流背后的隐患

法治日报 2025-02-05 20:27:15
A+ A-

北京市朝阳区某花鸟市场人头攒动,一些精心打造、造景别出心裁的玻璃缸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争先恐后地参观和挑选里面的猪鼻蛇、树蛙、鬃狮蜥、寄居蟹、竹节虫等异宠。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与消费观念的变化,宠物市场开启了多元化发展的新篇章。异宠成为不少人的新宠,这股潮流涌入大众视野。然而,潮流背后隐藏着风险,如外来物种入侵和传染性疾病蔓延等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刑法及生物安全法已针对引进和放生外来物种的行为制定了明确准则。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纳入其中,强调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并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年轻人是饲养异宠的主要群体。例如,北京市朝阳区的赵霖曾饲养过一只长尾鬣蜥。他被其独特的外形吸引,认为它既好看又酷。许多对异宠感兴趣的年轻人都喜欢蛇、蜥蜴、壁虎等爬宠,因为它们外形独特且相对安静省心。《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饲养异宠的人群持续上升,龟、蛇、守宫是主要类型。我国已有约1707万人在饲养异宠,市场规模接近百亿元人民币,以“95后”为主。社交平台上,分享养宠攻略和秘籍的博主比比皆是。

刘康经营着一家爬宠店,店内繁忙,顾客络绎不绝。刘康介绍,店里的客源包括热爱爬宠的学生、刚毕业的年轻人以及中青年顾客。不到半小时,捕鸟蛛、无菌小鼠等爬宠就售出了三四样。但业内人士提醒,饲养异宠需注意法律法规,避免非法交易。市场上热门的一些异宠属于非原产于我国的公约附录保护动物,部分饲养者对所购宠物是否属于异宠并不了解。

当新鲜感褪去,饲养异宠的现实难题接踵而至。广东潮州的吴醒养了一只蜥蜴,他发现蜥蜴的生活天地搭建成本高昂,食物供应复杂,需要专业设备维持湿度,定期消毒防止疾病。在北京工作的李莉养了一只巴西龟,她表示养龟的成本高,食物处理麻烦,还需专业的水族灯和过滤系统,预防疾病。异宠医疗资源稀缺,难以满足需求,治疗成本高,导致一些饲养者选择弃养。

购买渠道杂乱无章也是问题之一。以蛇类交易为例,因电商平台管控严格,交易大多转移至社交平台进行。卖家多为个人,规避风险的方式多样,买家收货时需录制开箱视频。代理乱象丛生,缺乏基本养蛇知识,哄抬价格,甚至通过拖延发货迫使买家退货。此外,宠物疫病防控也是一大问题,多数饲养者对检疫一无所知。

运输环节同样存在问题。根据规定,快递严禁邮寄活物,正规宠物托运需提前办理检疫证明。但有些商家通过给快递站点工作人员小费的方式,请求他们不要将包裹过安检,导致一系列悲剧发生。上海的阚悦在网上订购了3只龙猫,收到时发现龙猫因受惊过度相互撕咬,严重受伤。律师指出,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仅违法,还可能导致动物死亡或传播疾病。

为了规范异宠市场,保障生物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强自律,规范交易流程,提高宠物用品质量标准,打击不良代理行为。网络平台也应履行监管义务,提升进驻门槛,强化交易过程监管。建议设立黑名单制度,公开不允许交易的异宠种类并及时更新。职能部门需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交易、运输、饲养、放生异宠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唯有凝聚多方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生物安全挑战,实现人与动物、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责任编辑:张蕾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