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上午10点,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冰雪特色景区“长春冰雪新天地”红色招牌下,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按下快门,记录了全家入园游玩的第一张照片。旁边还有许多游客在拍照打卡。
2024年以来,东北地区的冰雪经济持续升温,成为冬季旅游热门目的地。这不仅得益于消费潜力释放,更因政策支持让“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在这片黑土地上,冰雪经济正带动整个产业链条调整结构,优化升级。
冰天雪地处,金山银山起。1月31日,记者来到长春冰雪新天地,园区内每隔几十米便有私家车支起的临时摊位,售卖各种保暖用品和滑梯坐垫。一位身着东北特色花棉袄的商家表示,即使春节期间,仍有大量游客前来游玩,甚至能看到外国人。
售票大厅里,排队寄存行李的游客众多。不少游客直接从火车站乘坐冰雪旅游专线到达景区。据工作人员介绍,入冬以来,长春冰雪新天地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6万人次。
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以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不断巩固扩大,东北地区的“冷资源”焕发新生机,催生巨大商机。以长白山万达国际度假区滑雪场为例,该滑雪场进行了多项升级,新增灯光设施,实现夜场全覆盖,并增加了趣味型雪道。此外,度假区内还提供多种休闲娱乐项目,如滑翔伞、热气球等,丰富游客体验。
根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从最初的2700亿元迅速扩张到2023年的89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
透视近两年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现象级爆火背后,不仅是文旅市场的兴旺,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余年来政策逻辑的持续调适。发展冰雪经济成为重要着力点,去年12月份发布的《实施方案》进一步部署了15项重点任务,推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东北地区的“冷”曾是其发展的包袱,但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冰雪经济正为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新的动力。此前,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集中在粮食生产加工业、能源原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方面,但近年来这些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下降。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冰雪装备器材研发制造,支持寒地测试产业发展。未来,东北地区有望培育壮大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形成良好的区域竞争优势。
冰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政策层面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对于改善冰雪企业的融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滨银行长期支持冰雪文旅产业建设,截至去年10月末,文旅产业贷款余额达117亿元。未来将继续围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等重点产业,推动冰雪产业扩量升级。
这片曾以重工业闻名的黑土地,正以冰雪为笔,书写东北全面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