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槟榔吗?很多地方流传着一句话:“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说走就走。”有人拿它提神解闷,时不时就要嚼一颗。有人好奇尝试,却只嚼了一口就出现了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的症状。还有人对它上瘾,每天嚼数颗、长达十数年,最终不幸离世。这么危险的“零食”,为何让那么多人“上头”?
割舌、割脸、去世......他们用生命告诫他人“别尝试”。近日,来自湖南的抗癌博主“雨虹”因口腔癌离世,年仅42岁。临终前,她在社交平台上反复提醒网友:槟榔真的很危险,远离它,珍爱生命。“雨虹”从年轻时就开始嚼槟榔,已有10年之久。最初,她频繁出现口腔溃疡,但她没放在心上,一直拖延不去医院,后被确诊为颊癌(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割去了右脸。因此,她在社交平台上建立账号,告诫大家远离槟榔。
“其实吃槟榔的过程中,我们就受到了伤害,当口腔被破坏了,就停下来不吃了,口腔好了又继续吃,如此反复,其实口腔早就报警了。如果自己能自律,及时终止吃槟榔,就不会有一辈子的伤痛。现在后悔莫及,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只能怪自己自作自受了!这是一辈子的伤痛,特别是放疗的后遗症非常严重!”像“雨虹”这样现身说法科普槟榔危害的人还有很多。前不久,一名河南小伙发视频称自己嚼槟榔8年,从“瓜子脸”变成了“方块脸”,他正在戒槟榔,并提醒大家不要因一时好奇而尝试。
事实上,槟榔的危害远远不止脸部变形和成瘾这么简单。长期嚼槟榔会对口腔黏膜造成严重的刺激和损伤,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使口腔黏膜失去弹性,变得僵硬,进而影响口腔的正常功能。2022年10月,有媒体报道,河南平顶山的陈先生是一名大巴司机,跑车时见别人吃槟榔提神,自己也跟着买槟榔吃。次年7月份,陈先生发现自己的口腔溃疡一直不见好,嘴巴张开也比较困难,去医院就诊后,医生给出了口腔癌的诊断。
一枚小小的青果,为何让人痴迷不已?长期食用究竟会有哪些危害?槟榔是典型的热带植物,原产于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进入中国已有两千年历史。《2021-2026年槟榔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显示,我国槟榔消费者已经超过1亿。对一些人来说,嚼槟榔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乃至交际的重要媒介。天津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向旭介绍,有研究认为,槟榔中的主要成分槟榔碱可以刺激神经,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并且能够提高专注力和反应力,缓解疲劳。
然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咀嚼槟榔具有成瘾性和危害性。虽有一定药用价值,但长期食用槟榔容易出现多种健康问题。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牙齿过度磨耗,使得牙尖磨平、高度降低,面容苍老。此外,牙齿过度磨耗还会引起牙本质敏感,酸、甜、冷、热都会引起疼痛。槟榔果的汁液会让牙齿变黑,残渣也容易残留在牙间隙,形成牙结石,导致牙龈萎缩,严重时刷牙、吃饭时都会出血。长期咀嚼槟榔的人,咬肌会变得肥厚,看上去腮帮子非常大,影响美观。长期咀嚼槟榔还会加重颞下颌关节负担,增加关节磨损,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表现为两侧耳前的颞下颌关节区或面部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关节弹响、杂音、张口困难等。
槟榔的纤维较为粗硬,在咀嚼过程中会在口腔内摩擦,导致口腔局部慢性损伤,易出现口腔黏膜纤维性变、扁平苔藓、白斑、创伤性溃疡等。这些口腔黏膜病都有癌变的可能,尤其是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失去弹性,张口受限。槟榔中的生物碱如槟榔碱会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同时咀嚼形成的亚硝基可致癌。如果嚼食槟榔者喜好吸烟或嚼食含烟草的槟榔,则患口腔癌的几率更高,还可能导致咽癌和食道癌。
早在2003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就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公布致癌物清单时,也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据相关医院公开数据,短短十年间(2005年至2016年),槟榔就在湖南长沙造成了8222个口腔癌病例。2021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湖南男性口腔癌发病率已经上升到第5位,死亡率上升到第8位。我国台湾卫福部门也曾公布相关数据,每年患口腔癌的人大约有7000人,每年死亡达3000人,而95%的人都有嚼食槟榔的习惯。
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年—2025年)》的解读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对长期咀嚼槟榔等高危行为进行干预等,促进群众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行动方案提出,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促进牙周、口腔黏膜病变等疾病早诊早治。
对于槟榔,虽不用谈癌色变,偶尔嚼一两颗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因为其容易成瘾且危害较大,从医学角度还是建议远离槟榔。已经习惯吃槟榔的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戒掉这个“坏习惯”:逐步减少食用槟榔的次数与量;想吃槟榔的时候换成对口腔健康影响较小的替代物,如口香糖;坚持不看、不买,主动隔绝与槟榔的接触,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每天多吃些新鲜蔬果,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槟榔也好,烟酒也罢,再喜欢,也别放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