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回人类第一批火星土壤样本是中美等世界航天强国的重要计划。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表示,他们不希望唯一的火星样本由中国航天器送回地球。然而,这种担忧可能成为现实。
《南华早报》报道指出,根据NASA最新公布的火星采样返回方案,毅力号火星车预计最早要到2035年才能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这将比中国天问三号任务落后至少四年时间。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火星探测进展令美国大吃一惊,领先优势不止一年,而是好几年,这将成为又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
NASA透露了两种火星采样返回方案:一种采用火箭动力“天空起重机”系统,另一种委托私营企业提供着陆系统。NASA将在2026年下半年确认该计划及其设计,预计2035年至2039年将毅力号全部样品送回地球。由于技术系统协调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困难,NASA一直未能敲定可行的采样返回方案。
相比之下,中国稳步前进。国家航天局宣布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将提前至2028年前后实施。深空探测实验室发文称,天问三号将于2031年前后采集火星样品返回地球,第一科学目标为寻找火星生命痕迹。本次任务计划一次实现“着陆-采样-返回”,因此,着陆点即为采样点。
美国“太空”网站预计,中国确实有可能先于美国,最早在2031年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中国的时间表表明其远远领先NASA。NASA此前曾表示,火星样本返回任务耗资110亿美元,成本过高且过于复杂,可能要到2040年才将样本送回地球。
香港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昆廷·帕克表示,这场探火竞赛可能代表着又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中国不仅领先NASA一年,而是领先几年,实际上已在美国前方拉开了很长距离。
在火星探测领域,中国通过2020年的天问一号任务一次性完成对火星的“绕、落、巡”探测,超期服役的祝融号火星车获得了丰硕科研成果。目前,中国已经开始筹划建设世界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并深化论证天问四号探测任务,实现木星及其卫星环绕探测,随后抵达天王星。
美国曾先后8次成功着陆火星,最近的一次是2021年2月登陆的“毅力号”火星车。NASA能否获得充足的资金和最终敲定的任务形式,将取决于下一届美国国会以及特朗普提名的NASA局长人选贾里德·艾萨克曼的决定。
纳尔逊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他无法想象新一届政府不会为样本取回任务提供资金。他认为,中美双方开展的工作不具有可比性。中方探测器的着陆点即为采样点,而毅力号的样本采集地点则是经过挑选的,有利于研究“数百万年前的火星历史”。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蔚表示,中国的研究界将努力使天问三号任务的采样尽可能多样化。优化火星车路线的设计,使其能够探索不同的位置至关重要。香港大学行星地质学家钱煜奇博士也认为,美国宇航局的采样过程更为全面,但也使任务变得极其复杂和耗时。相比之下,中国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