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对于提升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至关重要,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加强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统筹用好财政、金融资源,完善市场化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由于安全隐患多、居住环境差,居民对城中村改造意愿强烈。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地级城市的资金能平衡且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项目均可纳入政策支持范围。2024年,城中村改造扩展到300多个城市,实施1790个项目。2025年,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并计划在新增100万套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陈杰认为,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不仅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全,还能直接稳定居民预期、激发消费潜力、填补投资缺口。数据显示,在35个大城市中有170万套需要改造的城中村。随着政策支持范围的扩大,有望带动更大需求。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表示,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货币化安置将拉动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调整城中村区域土地规划条件后,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拉动约5000亿元的建安投资。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符合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可以获得政策支持,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发性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的专项借款、税费优惠以及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等,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指出,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一项目两方案”,即每个项目都要制定完备的征收补偿方案和资金平衡方案,确保项目条件成熟再启动实施,避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各地应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更好地满足群众自主选择房型、区位的需求,缩短过渡时间,让居民尽早住上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