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旨在解决行政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等问题,确保行政检查依法依规、公正文明、精准高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响应这一意见,以抓前端、防风险、促发展为总要求,重点管住风险、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该局出台了《宁波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施方案》,通过拓展执法服务、规范行政检查、强化宽严相济、注重整改修复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监管执法扰企问题,提升了行政执法质效,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实施预约式行政指导服务,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发现并整改问题,消除违法风险。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受理预约2900多件,开展线上线下预约3200余次,整改风险隐患超3000个。此外,慈溪市出台行政机关委托第三方服务规范管理办法,减少非必要委托事项18.5%,节约财政预算资金4.92%,企业满意度同比提升20%。
针对多头检查问题,宁波市各级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从行政检查计划统筹入手,持续加大力度,精准靶向“减频次、减负担、减风险”。宁波市还率先在全省出台统筹行政检查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年计划、月安排、周执行”统筹运作机制,创新“六环递进”工作法,推动检查计划的统筹与实施。截至2024年12月底,共收到各单位计划报送数1969个,发布10654个,统筹率为54.1%,压减903个,压减率为45.9%。
宁波市全面推广“综合查一次”,统筹全市涉企检查计划。截至2024年12月底,跨部门“综合查一次”达9.8万次,占涉企行政检查总数的50.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同时,推行“检查必亮码”,依托“浙政钉·掌上执法”出示电子执法证,展示行政行为码,实行有计划必赋码、逢检查必亮码。自2024年6月份推广以来,全市开展亮码检查10.36万户次,亮码检查率达99.74%。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以综合评价为基础,对企业等级、检查次数、抽查比例设置阶梯式级数,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北仑区梳理出139家“龙腾”企业,2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列入名录扩展预备企业,实行“白名单”管理;鄞州区推行企业分级分类“四色检查法”管理模式,对778家检查对象进行分级管理,绿色率达93%,最大限度减轻涉企干扰。
宁波市还推出多领域市场主体“首违免罚”“轻微免罚”“不予处罚”清单,做到实施主体扩量、执法事项扩面、受益群体扩容。发布涉企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覆盖14个领域、106个综合执法事项;梳理地方立法审慎执法监管事项清单,涉及处罚事项30项、66种;推出首违不罚清单390项,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强制首批清单14项,作出不予处罚案件3800余件。探索行政处罚自动履行“免加罚”,已实施涉企免加罚案件28起,免除滞纳金72.4万元。
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拓展“轻案零跑”模式,实现从现场取证到罚款缴纳全环节数字化办理。截至2024年11月底,“零次跑”办案1.07万余件,未发生行政诉讼复议案件,未发生涉及违规执法、违规检查等投诉举报。同时,创新“执法观察期”机制,设立10天至60天不等的执法“观察期”,落实整改并经评估后可依法不予处罚,并建立“联合帮扶”机制,帮助企业破解跨部门、跨领域的整改难题。海曙区试点探索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协同联动机制,通过信用修复帮助360多家市场主体获得信用融资3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