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在上海开标,这是2024年唯一一次国采,共有62种药品采购成功。这次集采再次出现较大的降幅,部分产品的价格降至几分几毛,如三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0.16元一支的氯化钾注射液,引起行业和大众的关注。
此次并未公布整体降幅,但通过对比最高有效申报价和中选价格,可以发现部分产品的降幅达到九成。这种大幅降价引发了诸多疑问:如此大的降幅是如何发生的?参与集采的药企为何愿意降价这么多?是否存在低于成本价的恶意报价?这种降幅是否可持续?
2024年12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座谈会,邀请了相关部门、企业代表、专家及媒体参加,就集中采购药品质量保障和行业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影响国内医药行业的主要政策包括国家医保谈判和国家药品集采。国家医保谈判针对创新药,而国家药品集采面向已过专利期且竞争充分的品种。每次集采的规则都有所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报价策略。有企业人士表示,集采到最后,企业会有一些运气成分,但前期需要科学分析所有规则细节。
第十批集采设置了两大拟中选规则,并对串标、围标行为进行了限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B证企业和“光脚”企业在此次集采中报出低价。B证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只能以低价取胜;“光脚”企业则希望通过中标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即使利润微薄或亏损也在所不惜。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仿制药企业之间容易陷入杀价境地。中国仿制药市场参与企业数量约为2万家左右,行业格局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例如,解痉药物间苯三酚注射剂符合申报资格的企业数量达到36家,被认为是此次集采最卷的品种。
对于几分钱一片的药品,有人质疑其是否低于成本。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员郭丹认为,这是企业的自主选择,基于自身成本核算和市场布局等因素做出的决策。国家层面不鼓励也不希望企业过低报价,并设有保护机制。一些中标企业也表示,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能够实现薄利多销。
在座谈会上,与会企业普遍反映,药品的原料成本和生产工艺相对透明,不可能为了集采中选而低于成本报价。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国内外零售市场上,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价格与集采中选价相当,各方应尊重市场竞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