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将近,2024年即将结束。在这个特殊时点,外资机构密集发布了对2025年的前瞻性预测。许多外资机构认为新兴市场具有配置价值,特别是中国市场受到外资机构的普遍看好。
2024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和落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也在不断推进。尤其是下半年,上证指数区间最大涨幅高达36.63%。在此背景下,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不仅提高了对中国资产的配置,还持续在华展业深耕,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
根据2024年三季报,摩根士丹利新进重仓了多只有业绩增长预期的A股上市公司。据其研究部测算,2024年9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达到3.19万亿元,这一数据在2014年年末为5555亿元,过去10年增长了近5倍。
尽管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市场也经历了数次波动,但近期中国政策面释放的积极信号受到了外资机构的密切关注。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投资总监及亚太区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提到,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25年中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在过去没有先例,意味着2025年政策面对经济将给予稳健支撑。
惠誉首席经济师Brian Coulton表示,近几个月来,一系列重磅会议和政策举措表明,未来中国将转向采取更大规模且相互协同配合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降息降准并宣布了一系列宏观审慎措施外,房地产问题也发布了一揽子纾困措施。高层曾释放出未来几年拥有提高赤字和增加举债空间的信号,表明财政刺激力度将逐步加大。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引用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年金融街论坛上的发言,强调经济运行中要把握投资和消费的动态平衡,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扩大消费,形成良性循环。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增量政策有望转向刺激消费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福利。
虽然在关税问题上仍面临一定挑战,但随着我国政策发力,胡一帆认为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或定在与2024年相仿的水平。未来或有更多的刺激政策出台以稳增长、保增长。2025年中国仍有继续降息降准的空间,财政政策也将在稳增长、保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则认为,2025年中国将采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超长期国债和地方专项债方面,预计2025年发行额度也会提高。但他同时提醒,相对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财政支出的方向更加重要。要把钱花在解决关键问题上,例如清理过去几年所积累的债务链条,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的债务问题。
依托向好的政策预期,外资机构对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给予了乐观预期。贝莱德智库在其2025年全球资产配置展望中,赋予A股超配评级,认为中国股市的估值相对于发达市场股票具有吸引力。高盛发布的2025年展望中,也提出了战术性偏好中国股票,并预计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将分别上涨15%和13%。此外,摩根资产管理《2025年长期资本市场假设》报告预期,中国股票未来10年至15年的每年平均回报率为7.8%(以美元计)。
随着中国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准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也越来越多。2024年12月,路博迈基金和安联基金两家外资独资公募进行大额增资,路博迈基金增资额度达1.3亿元,注册资本从4.2亿元增至5.5亿元,增幅31%;安联基金注册资本金从3亿元增至6亿元,实现翻番。更早之前,贝莱德基金在注册资本已经达到10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增资至12.5亿元。
除整体看好A股市场外,外资机构还关注顺应政策导向和新兴优势技术行业。高盛建议配置策略应更加顺应中国国内政策导向,具体关注媒体娱乐、电商、非银金融和医疗保健等领域。摩根士丹利则看好新能源、医药等拐点临近的板块,同时也对新兴领域的优势产业以及AI应用表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