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固体火箭技术领域的杰出专家邢球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2月29日凌晨2时4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5岁。
邢球痕1930年9月出生于浙江嵊州,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1958年进入国防部五院火箭发动机研究室工作,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第七机械工业部四院41所所长、航天(航空)工业部四院院长等。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邢球痕长期致力于我国固体火箭动力技术研究,主持多个国家重点战略、战术武器型号用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推动了多型重点战略战术型号的立项研制。他是我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防装备事业发展和航天科技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3年,邢球痕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录取,师从航天元勋任新民,成为固体火箭武器专业的第一期学员。从此,他将忠于人民忠于党、献身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奋斗目标。
1958年毕业后,邢球痕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同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指出,我国要掌握火箭的最新技术。随后,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组成立,刚毕业的邢球痕勇挑重担,成为项目组组长。在研制过程中,他将复合推进剂、内孔装药设计、喷管设计等技术应用于直径300毫米到1000毫米以上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上,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采用复合推进剂、具有内孔燃烧新型装药设计的300毫米固体火箭发动机。他还参与研制了用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用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返回变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1966年,他主持研制的某一型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性能达到美国北极星导弹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水平,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展史上的一项突破。
在我国研制第一代潜地战略导弹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中,邢球痕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十余项重大技术问题,圆满完成了研制任务。1982年10月,中国第一代固体潜地导弹试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邢球痕代表航天四院全体研制工作者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2年初,邢球痕提出研制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想,并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来贺信,指出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战略武器研制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该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在第二代战略洲际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中,邢球痕参与解决了燃烧室界面粘接系列关键技术,确保导弹首次飞行圆满成功。此外,他还自筹资金研制某型号导弹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目前该产品已装备部队。
1997年,邢球痕组建了天风科技转化中心,继续为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跨越发展而奋斗。为了增强导弹的突防能力,他提出了机载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设想,并撰写了总体设计方案,该方案经专家评审通过。
邢球痕一生奋斗不息,致力于实现强军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性价比极高的全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