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近期,不少读者和网友反映了他们在孕前检查、出生登记、申请生育保险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林女士在四川成都市温江区为了做免费孕前检查,前后跑了五趟。她先在社区开了证明,但区妇幼保健院告知只能去鲁家滩进行检查。然而,鲁家滩距离她的社区很远,并且在鲁家滩做完部分检查后,工作人员表示有一个项目他们无法完成,需要再去区妇幼保健院。到区妇幼保健院检查完后,又被告知领取叶酸还需回到社区医院。对此,当地回复称将在鲁家滩完善设备、人员及药品配置,以确保所有检查项目都能在此完成。
兰女士在成都双流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怀孕,医生建议她做羊水穿刺检测胎儿染色体。建档医生告诉她可以凭医院证明到社区医院开具免费羊水穿刺检测介绍信,节省4000元检测费。然而,当她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工作人员以她未经定点机构检查评估为由拒绝开介绍信。兰女士最终没能享受到这项免费政策。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认为,相关机构应坚持以人为本,站在孕产妇角度考虑问题,才能让服务更加人性化。云南保山市读者丁恒情也表示,生育友好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真心实意,好政策要落实到位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杨先生户籍在甘肃敦煌市,妻子户籍在山东济南市,现居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今年10月,他去社区办理生育登记时,因为是再婚,被要求提供第一次婚姻的相关资料。尽管他觉得这些信息与当前生孩子无关,但工作人员坚持按程序操作。经过多次奔波,杨先生最终完成了生育登记。
辽宁大连市的孙先生在办理生育登记时,社区要求提供结婚证复印件。由于他的结婚证丢失,他打印了留存的照片,但社区不接受。在当地街道办事处与卫生健康部门沟通后,他暂时以提交个人承诺书的方式进行了生育登记。
甘肃天水市的卫先生在手机上为家中老二办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时遇到了麻烦。尽管甘肃省出台了“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预约过程繁琐,需要产妇扫脸验证。卫先生反映后,医院将扫脸地点改到了住院部。
陕西延安市的高女士因疫情等原因未能及时为孩子上户口。后来回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时,每次都需要不同的材料,导致她多次请假往返西安和延安。最终通过“领导留言板”平台,高女士在今年8月初才为孩子办上了户籍。
多名读者反映,按照当地医保规定,只有连续9个月至12个月缴纳医保费用,才能享受生育保险及津贴。逾期缴费即使补缴也无法享受相关待遇。例如,四川攀枝花市的王先生的妻子因公司延迟缴纳保费,不能享受医保待遇。内蒙古扎兰屯市的韩女士所在企业累积一段时间的营收后一次性缴纳五险一金,也被告知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及津贴。
河北保定市的赵女士表示,如果企业出现资金紧张,逾期缴纳保费,女员工就不能享受生育保险。此外,还有读者建议将生育津贴直接发到产妇个人账户,以避免企业经营问题导致无法领取的情况。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达到2.49亿人,比上年增加282万人。生育保险对于保障父母生育期间的生活水平至关重要。是否一定要连续按月缴纳保费才能有效?这一问题值得相关部门关注并思考。
广东珠海市的曾女士和保定市的王女士等网友咨询灵活就业人员是否也能享受生育保险。各地相关部门回复大同小异,如保定市医保主管部门表示,无用人单位并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生育保险按生育医疗费用限额补贴标准的50%享受待遇,不享受生育津贴。
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一名读者希望领失业金的女性也能领取生育津贴。成都市的孙女士也面临类似困境,她在失业后怀孕,无法领取生育津贴。目前一些地方对领取失业金的生育女性提供了3个月的生育补助金,但生育补助金与住院报销只能二选一。
《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强化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的保障作用,并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彭希哲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让灵活就业人群、失业人群、农村人口等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生育保险政策,提升生育意愿。他还建议通过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改善人们的生育观念,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生育和养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