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的问题再次被揭露。1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函件,揭示了医药腐败的新手法,并要求各地医保部门排查相关药品的问题。函件中提到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头孢唑肟钠注射液、水解蛋白口服溶液等药品存在开票价远高于底价的情况,这种价格差异为行贿提供了空间。例如,一款名为“银杏叶”的药品,单支开票价25.28元,而底价仅为8.5元,医生每支可获得4元提成;头孢唑肟钠的底价是6.5元,开票价却高达16.5元,医生每支可拿2.5元提成。这些案例表明,即使在集采等降价措施的影响下,带金销售依然以隐秘的方式进行。
随着国家医保局对相关事件的严查,新一轮规范价格和下调挂网价格的行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实际上,通过虚开发票、洗钱向医疗机构和医生行贿并非新鲜事,但在一系列医改新政落地后,这类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在取消药品加成的情况下,药品的出厂价即为销售价,而药品的底价则是药企实际收取的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由药企垫付,用于行贿。过去,药价虚高通常指医院销售价远高于出厂价,中间环节通过层层加价、虚开、洗钱等手段推高药价。为了应对这一问题,2017年推行了“两票制”,限制药品从出厂到进入医疗机构只能开两张购销发票。尽管如此,利益输送链条并未完全切断,只是变得更加隐蔽。
根据官方数据,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公安局侦破的两起案件分析,全国范围内排查出2800多家空壳公司,涉及虚开发票价税合计超过110亿元。这表明斩断药品利益输送的任务仍然艰巨。
医保部门对此非常重视,将围绕涉事药品展开调查,并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合作,掌握更多线索。各地医保部门将通过约谈等方式督促企业规范价格,坚决挤干药品虚高价格的水分。此外,其他企业的药品挂网价也将受到重新审视,不合理的价格将被调整。第一批核查结果将于12月25日报告给国家医保局,之后医保部门将进一步推进降价行动。
医保部门还将采取措施为集采和国谈中选的低价产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确保其顺利进入医院市场。集采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不报量、不采购中选药品等,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第十批药品集采拟中选结果公布前,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联合发布了通知,提出更严格的考核要求,包括对存在带金销售风险的线索更加重视,以及对不按规定使用中选药品的医疗机构进行提醒教育、约谈或通报。
自2018年以来,十批集采已改变了484种常用药的市场格局,惠及众多患者。然而,越来越隐蔽的违规行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不断完善规则和采取雷霆手段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