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诗意告别引发共鸣

封面新闻 2024-12-01 06:26:00
A+ A-

冬日的南开园,湛蓝天空下湖面温柔。马蹄湖的荷塘虽然凋零,但生机犹存,让人想起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是叶嘉莹先生生前投注众多生命热情给予阐释的古典诗人。她曾说,遭遇挫折、苦难、不幸时,都是用李商隐的诗来化解。只是马蹄湖的这些冬景,再也等不来赏荷吟诗的叶先生了。

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叶嘉莹农历荷月出生,小名“小荷”,写过不少咏荷诗。巧合的是,南开校园的重要景点马蹄湖一到夏天满塘荷花。叶嘉莹在南开大学执教几十年,幽幽荷香浸润过她的生命。她曾写诗表达自己与南开的情谊:“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 很多人在南开看到荷花时,会自然想起叶嘉莹。一个地理空间与诗意世界形成了互文对照。

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诗意告别引发共鸣

叶嘉莹逝世后,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逸夫图书馆内设有追思灵堂。为便于友人吊唁,南开大学特别开设了专门的入校申请通道。过去几天内,学生、老师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纷纷前来吊唁。灵堂中央,花圈簇拥着叶嘉莹先生的遗像,照片中的她面带笑容凝望远方。由其弟子汪梦川题写的挽联置于遗像两旁。

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诗意告别引发共鸣

11月30日上午10时,叶嘉莹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天津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现场大屏幕上显示一句诗:“天池定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里”。尽管天气寒冷,许多南开学子及叶嘉莹亲友陆续赶来。现场还设置了“社会人士等候区”。早上8点多,已有很多人在等候入场,包括从上海、郑州等地赶来的90后、00后诗词爱好者,也有天津本地的退休工人。

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诗意告别引发共鸣

来自上海的90后孔女士听过叶嘉莹的讲座,深受感染。这次她坐了一夜火车,直接拉着皮箱赶到天津,送叶先生最后一程。她在火车上抄写了一段《古诗十九首》以表哀悼。照顾叶嘉莹生活起居7年的保姆王女士神情沉痛,讲述了叶先生生前的点滴,表示叶先生走时没有受罪。

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诗意告别引发共鸣

叶嘉莹一生花费很大精力投入诗词教育,努力促进诗词润及现代社会。她在自己的书《我的诗词道路》中写道,未能成为很好的诗人或学者,但在教学方面确实投注了大部分生命。她将诗词感发的力量升华为荡涤心灵的能量,在无数人心间播下文化的种子。南开大学文学院推动“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等活动,继续致力于将诗词营养落实到普通大众中。

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诗意告别引发共鸣

张静是叶嘉莹嫡传弟子,跟随叶嘉莹20多年。2014年7月下旬,叶先生不慎摔倒,腰部扭伤,但仍坚持站着用英文发表讲话。张静回忆这段经历,见证了叶先生坚强豁达的精神。在新书《诗词大先生:叶嘉莹的诗教人生》中,张静揭秘了叶先生的为师之道和诗教之路。叶嘉莹在序文中提到师生情谊的重要性,并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表露心迹。

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诗意告别引发共鸣

1979年,叶嘉莹主动申请回国义务讲学,身体力行将自己的身心投注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教育和传播。晚年她个人累积捐赠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志在全球弘扬中华诗教。如今,古典诗词热正在年轻人中兴起。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二学生张梓烨专程前来吊唁,他因被叶先生的作品深深打动,立志将来研究古典诗词。

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诗意告别引发共鸣

叶嘉莹在研究和传播古典诗词领域影响广泛。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陈洪提到,叶先生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整个生命融进去。1979年春,叶嘉莹回国执教,给教育界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她的诗词教育风格吸引了大量学子,每堂课都让学生们如痴如醉。叶嘉莹还录制了适合儿童阅读的古诗词吟诵视频,留下宝贵的资料。

女子连夜抄古诗十九首送别叶嘉莹 诗意告别引发共鸣

叶先生去世这一周以来,大量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吊唁。卢桢教授回忆,叶先生讲课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声音抑扬顿挫,常吟诵诗歌。迟宝东作为叶先生首位博士生,提到叶先生温润的性格和对学生的关怀。叶先生生活节俭,但在学生身上毫不吝啬,每逢节假日都会准备茶点或请学生吃饭。大家边吃边聊,话题最后总是回到诗词上。叶先生走了,但她留下的精神财富将继续激励后人。

责任编辑:张小花 TT100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