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辟谣馒头冻两天长黄曲霉素 谣言引发公众担忧

脑洞创意社 2024-11-23 23:28:34
A+ A-

最近,一段声称“冷冻馒头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有些人甚至因为刚吃过冷冻馒头而感到恐慌。这一谣言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针对这一流言,多个权威机构和专家进行了澄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沈群教授指出,黄曲霉素需要在湿度80%至90%、温度25℃至30℃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而冰箱冷冻层的温度通常在-18℃至0℃之间,这种环境下几乎不可能生成黄曲霉素。深圳卫健委也通过官方渠道辟谣,强调在0℃以下的环境中,黄曲霉无法产毒。因此,只要面粉或馒头本身没有问题,存放在冷冻环境中是不会产生黄曲霉素的。

实际上,关于冷冻食品导致健康问题的谣言并非新鲜事。一年多前就曾出现过类似版本,称“冷冻超三天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同样引起了公众恐慌。尽管这些言论经过科学验证后被驳斥,但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仍然容易被误解。

既然已经明确冷冻环境下生成黄曲霉素的可能性较低,那么如何正确保存和食用冷冻馒头呢?蒸熟的馒头应在自然冷却后再放入冰箱,以保持其口感和味道。使用保鲜袋或密封容器将馒头存放在冷冻室,防止水分流失及交叉污染。建议冷冻的馒头在半个月内食用,冷藏馒头则应在3-4天内食用完毕。冷藏环境虽然能在短时间内保存馒头,但由于淀粉会回生老化,导致口感变差,更适合短期储存。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会尝试去除发霉部分继续食用发霉的食品。对此,专家建议果断弃用,因为仅仅去掉表面霉菌无法完全消除食品中可能已经扩散的毒素,从而避免潜在的健康威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仅面临海量信息,还需要判断信息的真伪。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健康,对任何看似“危言耸听”的信息都应保持理性审视态度。遇到类似“冷冻馒头会长黄曲霉素”这样的谣言时,应及时查证来源并借助权威渠道获取正确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正确保存和食用冷冻食品,不仅有助于延长食品的保鲜期,更是对健康负责的一种体现。通过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我们不仅能保障食品安全,也能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