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在太平洋国际水域实施了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活动,此消息迅速吸引了全球的广泛关注。9月25日上午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在太平洋某公海区域,成功发射了一枚搭载训练用模拟弹头的洲际导弹,该导弹精准落入预设海域。中国官方声明此次导弹发射属于年度例行军事训练的一部分,符合国际法律法规及惯例,不对任何特定国家或目标构成指向,强调此举距离上次同类海上发射已时隔44年,再度引发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聚焦。
导弹发射后,各种分析机构依据公开的航空预警信息,推测其飞行路径,初步判断导弹自海南省升空,最终落点接近南太平洋的法属波利尼西亚附近,射程估算约为1.2万公里。各界对于导弹型号、落点以及此次发射所蕴含的意义展开了广泛讨论。
军事专家陈浩洋指出,此次导弹发射时间的公开,不仅是对44年前中国远程运载火箭成功海上试射、标志着第一代战略威慑力量形成的纪念,也彰显了中国当前战略威慑力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后,军方公布了导弹发射的照片,显示导弹在草地上腾空而起,伴有熊熊火焰和浓厚烟雾。外界根据图片分析,此枚导弹外形与东风-31AG高度相似,而非先前猜测的东风-41型号。东风-31系列作为中国固体燃料远程弹道导弹的代表,其东风-31AG作为东风-31A的升级版,具体射程虽未公开,但据美国国防部评估,东风-31A射程已超1.1万公里,东风-31AG性能更优。
对于选用东风-31AG而非东风-41的原因,军事专家曹卫东解释,东风-31系列因其部署数量大,实战应用潜力更广,故更具典型性。
洲际导弹发射方式多样,包括地下井发射、水下潜艇发射、铁路机动陆基发射及公路机动发射。此次东风-31AG发射被认为采用了公路机动发射中的无依托野外技术,凸显了中国核反击能力的灵活性与生存率。此外,有分析指导弹在末端实现了变轨,增加了拦截难度。
本次试射从中国境内直抵约1.2万公里外的南太平洋,不仅展示了导弹的远程打击能力,更以其射程覆盖范围的广阔,引发了全球震撼。尽管1.2万公里的射程并非全球最长,但中国此次试射展示了全程测试的能力,体现了导弹技术的成熟与自信。
中国在发射前已向相关国家通报,事后亦重申其和平立场,强调试验完全合法合理,旨在检验武器性能与部队训练水平,展现了军事活动的透明度。各国对此反应不一,美国、俄罗斯对中国的通报表示认可,而日本则声称未提前获知此行动。
在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此次导弹发射不仅加深了历史记忆,也映照出44年前中国首次太平洋公海试射洲际导弹的壮举,以及洲际导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从最初对苏联导弹的仿制,到自主研发“东风”系列,中国导弹技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国家实力的提升与国防建设的决心。在全球安全局势紧张的当下,中国通过此类试射活动,既展示了核战略的自我克制,也传递了维护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的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