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看球消费降级 经济低迷致热情降温?

搜狐网 2024-06-26 15:00:34
A+ A-

中年人看球消费降级

观看欧洲杯的日程紧凑,每天三场比赛接踵而至。赛事间歇时,社交媒体上涌现诸多感慨,称欧洲杯的热度似乎减弱,关注程度显著下滑。观点各异,部分人归咎于经济疲软与生活压力,指出“996”工作制及就业收入问题令球迷无心也无力熬夜观赛;另一些人则认为,赛事魅力减退及年轻一代多样化娱乐选择也是因素之一。中年人看球消费降级!

中年人看球消费降级

尽管持有上述观点的网络用户不在少数,但那些知名且专业的体育自媒体并未参与此类讨论。我观察到,这些感慨的发布者往往不是资深球迷或专业球评人。他们中有人自称多年追随世界杯和欧洲杯,但实际上其发布内容鲜少触及足球乃至体育领域,这不禁让人对他们的真实球迷身份产生疑问。这背后,恐怕又涉及到网络流量的追逐游戏。

中年人看球消费降级 经济低迷致热情降温?

至于欧洲杯是否真的受到冷落,我们需要实际数据支撑。例如,与往届相比,本界欧洲杯的直播收视率和现场观众数量有何变化,比赛质量是否有明显倒退。缺乏具体证据,仅凭主观感受下结论难以令人信服。我个人虽无确切数据,但也不敢轻易评判好坏,毕竟评价标准各有不同。

国内球迷受经济状况和生活压力影响减少对足球的关注,确有其道理。足球在国内的文化根基尚浅,极度热衷并将其视为生活必需品的球迷并不多见。经济宽裕、时间充裕时,足球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反之,则可能退居次要。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追求才得以浮现,足球在精神世界的定位也因此受限。目前,大多数中国球迷正处于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的初步阶段,足球虽已进入精神世界,却尚未稳固,面对困境时可能首当其冲被牺牲。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球迷的足球热情更为根深蒂固,足球消费如同衣食住行一样不可或缺。经济衰退时,他们的削减开支是全面的,而非仅仅放弃足球。长时间的“有钱有闲”塑造了一种生活方式,使得物质与精神需求相互依存。特别是“有闲”,成为了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并重的关键。在国内,观看欧洲杯直播的球迷更多需要的是时间而非金钱。

“有闲”才能滋生情趣,“经济不振,生活艰难,何来闲情看球?”但换个角度思考,也许正是“没有什么烦恼,是一场精彩的球赛解决不了的。”若一场不够,那就两场。欧洲经济民生虽然面临挑战,欧洲杯却依然炽热,这背后的逻辑或许正在于此。期望未来某天,我们也能用类似的话语描绘中国球迷与足球的景象。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