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举行,这场中德高级别对话释放了哪些信号 强化绿色合作,共谋低碳未来

澎湃新闻 2024-06-23 22:27:35
A+ A-

6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北京与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会面,共同开启了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的首次高级别对话。这次对话基于去年两国政府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旨在深化包括工业减碳、可再生能源、节能、循环经济等关键领域的合作。机制分别由两国相关部门牵头,由两国相应部长担任负责人。

在欧盟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举行,这场中德高级别对话释放了哪些信号

哈贝克于6月21日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此行背景复杂,欧盟近期提出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使得此次访问及高级别对话备受瞩目,外界尤为关心关税议题的讨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的苑生龙副主任评论称,这次对话释放了积极信号,预示着技术、市场、政策等领域将迎来正面影响。

对话期间,郑栅洁针对“产能过剩”及关税问题明确表态,认为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有违市场规律,欧盟考虑的关税措施与绿色发展理念相悖,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绿色转型,中国将坚定维护本国企业权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的田智宇主任补充说,绿色转型领域的壁垒和高关税对双方均无益处,合作才是提升转型效率、降低成本的正途。

郑栅洁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基于技术和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且产品多面向国内市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能尚不能满足需求,中国有能力为全球绿色转型做出更多贡献,希望德国能在欧盟内部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合作。

苑生龙认为,首次对话不仅促进了中德在气候变化与绿色转型方面的技术创新合作,还增强了两国在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为相关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强化了国际治理中的大国责任。

郑栅洁还对德国企业发出了邀请,欢迎它们携带先进科技来华发展并拓展市场,特别是鉴于中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市场升级,为德国及全球绿色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

苑生龙分析,中德作为制造业大国,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两国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及信息技术融合方面各有优势,而中国庞大的市场、完善的工业体系、新技术应用能力及政策支持,为德国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发展平台。

郑栅洁还指出,绿色低碳将是未来中德合作的核心特征,尤其在两国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之际,中德经贸合作的深化不仅惠及双方,也将对全球经济和气候变化应对产生深远影响。

国家发改委重申,中德将在能源转型、绿色产业、低碳技术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促进两国及全球的绿色低碳发展和经济增长。德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市场也为德国绿色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中国新发展动能的培育,中德在高技术和绿色转型领域的合作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涵盖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领域。

责任编辑:张蕾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