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新政来了:每天不得超过3个电话,晚上10点以后不能催收——告别暴力催收,行业迎规范化转型

腾讯网 2024-05-26 16:34:44
A+ A-

5月22日早晨,李帆的手机在短时间内响起了七次,他预感这些来电与催债有关。这些电话的频繁出现,反映出催收行业的一些常态,直到最近才有了新的变化。

催收新政来了:每天不得超过3个电话,晚上10点以后不能催收

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颁布了《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对催收行为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比如限制每日电话催收次数不得超过三次,晚上十点后不得进行催收,避免向借款人的联系人追讨债务等。这份《指引》被视为即将出台的“催收国标”的序曲,旨在规范此前因缺乏监管而颇受争议的催收行业。

催收,作为贷款后期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形象在公众心中却因过去的种种负面事件而受损。李帆的经历就是一个缩影,他因创业失败陷入财务困境,不得不依赖网贷维持,最终因无力偿还而遭受连续的催收电话骚扰。他的担忧还包括催收电话是否会波及其家人。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催收的投诉量惊人,超过71万条,主要反映短信轰炸、电话骚扰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一些催收手段甚至涉及到对借款人家庭成员的详细了解和威胁,这种越界的“爆通讯录”行为,尽管不属于典型的暴力催收,但也被视为软暴力,受到法律的否定。

催收行业之所以长期存在这些问题,根源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为了追求高回收率,催收人员可能采取极端措施。同时,催收行业的外包模式和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为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温床。

然而,《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的出台,标志着行业规范化迈出重要一步。它不仅限定了催收的具体操作细节,如通话次数和时间,还要求全程记录催收过程,催收内容需金融机构事先审核,从而限制了催收机构的随意性。此外,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金融机构需定期评价第三方催收机构,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禁止向借款人之外的联系人进行催收。

一周内,这些规定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部分借款人反馈催收态度明显改善,甚至有金融机构主动提出免息分期方案。长远来看,随着《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实施,以及对非法催收的严厉打击,整个催收行业正面临一场深度调整和洗牌,那些无法适应新规则的机构将逐渐退出舞台。

以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为代表的部分大型催收企业已宣布转型,行业内部的整顿也在加速,多地公安部门对违规催收公司进行了执法行动,显示出政府整治催收行业乱象的决心。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行业自律的加强,催收行业或将逐步走出阴影,迈向更加规范和人性化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