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有酒厂老板抵押房子还债 酒厂库存告急,老板无奈扩产自救

金融界 2024-05-25 12:56:24
A+ A-

在茅台镇,从事酱酒销售近十年的刘鑫为了促进销量,悄然降低了酒品价格。他采取买一赠二的策略,将原本单价300元的酒调至单瓶100元,但即便如此,销量并未如愿增长。即使面对老顾客,他也难以促成交易,得到的回复常常是经济拮据。他尝试利用抖音平台推广,虽获得一些关注,实际购买者却寥寥无几。成本已经接近底线,刘鑫苦于找不到更有效的促销手段。他透露,过去每瓶酒至少能获利100元,而今仅剩10元利润,销量下滑导致总收入锐减。

刘鑫所在的小型酒厂同样遭受重创,今年业绩大幅缩水过半,库存积压严重,不得不再增设储酒容器以应对不断增多的待售酒品。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曾凡管理的家族酒厂亦遭遇难关,面临着高额贷款和销售下滑的双重压力,库存逼近极限,经营举步维艰。

即便是茅台镇的大中型酒企,也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一位在第二大民营酒企负责销售的员工张康表示,今年的销售业绩为从业以来最差,出货量剧减,销售团队因收入下降而大幅度缩减。此外,数据显示,近两年茅台镇注销的酒企数量显著上升,行业整体面临严峻挑战。

与当前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年前的繁荣景象。随着政策放宽和市场需求旺盛,茅台镇的酱酒产业迎来了爆发期,不少从业者借此机会迅速积累财富,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房价也随之上涨。酒厂老板和销售人员普遍享受到了高利润的红利,部分销售人员月收入可达十万元,外来投资者也纷纷涌入,试图分享这块蛋糕。

然而,市场热潮退去后,许多依赖短期暴利生存的酒厂和销售人员暴露出了问题。为了追求速度,部分酒厂采取了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不当手段,更有甚者采用所谓的“高科技”手段催熟酒品,损害了行业声誉。当资本的热情消退,市场回归理性,那些没有坚实基础和品牌忠诚度的酒厂和销售人员便陷入了困境。

如今,像刘鑫这样的销售人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尝试转型,却发现自己除了卖酒之外,缺乏其他技能,转行困难重重。面对家庭开支和孩子的教育费用,一些人不得不借助网络借贷来维持生活,而高额的债务和不确定的未来让他们倍感压力。与此同时,一些酒厂选择减产或暂停生产,员工面临失业风险,整个行业都在探索如何度过这场寒冬。

责任编辑:张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