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价“狂飙”,或令光伏技术格局生变?成本压力催生新变革

钛媒体 2024-05-24 21:20:44
A+ A-

近期,白银价格异常上涨,甚至超越黄金,成为贵金属市场的领头羊。这一现象对光伏行业产生了连锁反应,尤其是在光伏电池制造中扮演关键角色的银浆成本随之飙升,为本已激烈的光伏技术路线竞争增添了新变量。

光伏电池制造的核心环节需要用到光伏银浆,这是一种由高纯度银粉与其他少量有机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银浆不仅用于电池片的正面,也应用于背面(背面还需用铝浆),负责构建电极,其导电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池片的效能与品质。成本层面,银浆在主流P型电池片总成本中的占比约为10%-11%,是非硅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几乎达到三分之一。

减少银的使用一直是光伏技术创新的关键点,这不仅因为银成本高,还涉及到银价波动及我国在这一关键辅料上面临的进口依赖问题。尽管光伏制造的多数原材料和设备已实现国产化,包括背面银浆和铝浆,但高效电池片正面银浆市场仍主要由外资企业控制,特别是对日本产高纯度银粉的依赖显著。近年来,正面银浆的国产化进程加快,国产份额已超60%,涌现出如帝科股份、聚和材料等领先企业,它们主要聚焦于高温银浆,而低温银浆的国产化程度依然较低,尤其在新型高效电池的应用上。

随着2023年后半段N型电池替代趋势加剧,以及2024年被视为技术革新年,新一代N型电池相较于前代PERC电池的银浆需求量和成本均有显著提升,从原先的10%-12%升至16%-24%。因此,降低银耗成本变得更为紧迫。

为应对挑战,一方面,业界持续推动银浆的国产化,估计低温银浆国产化可使成本降低约2000元/kg。另一方面,探索如无主栅技术、多主栅技术等创新工艺,以及通过更细的银栅和增大单位组件功率来摊薄银使用量。此外,减少银用量、以铜电镀等技术替代银等贵金属的研究也日益受重视,多家企业正积极研发,但具体成果何时能大规模应用尚不明朗。

在这一背景下,HJT技术相较于TOPCon技术展现出一定优势。TOPCon电池作为N型电池中发展迅速的一类,银耗较PERC电池增加了约30%,而HJT的银耗相对较低,且预期将进一步减少。随着银价上涨,HJT在成本控制和市场定价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加之HJT对银包铜、0BB技术的兼容性更强,使得在银价高企时,HJT的浆料成本较TOPCon更低。尽管如此,HJT对进口低温银浆的依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考量因素。

银价上涨也促进了行业内关于降低银耗和去银化的讨论。据预测,到2030年,N型电池的银浆消耗量有望减少一半。众多企业正积极研发银包铜、电镀铜等技术,并逐步接近实际应用。未来技术路线的竞争中,银价变动可能带来变数,包括理论效率更高的钙钛矿电池也即将进入市场。

尽管如此,短期内银价上涨对多数电池制造商成本的影响尚未全面显现,市场对贵金属未来走势看法不一,其对光伏行业的实际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责任编辑:张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