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城区去年吸引29种蜻蜓 生态宜居显现成效

首都之窗 2024-05-23 08:39:11
A+ A-

北京中心城区去年吸引29种蜻蜓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前夕,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多个部门召开了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会议透露,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达到70.8,显示出生态系统质量的稳定性。生态涵养区维持着优良的生态环境,而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及平原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样保持良好态势。

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工作正在稳步进行,2023年的调查记录显示,北京共实地记录了2906种物种,这一数字随时间逐年累积增长。调查不仅覆盖了丰富的自然与半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等,还特别指出中心城区已记录到23种这类生态系统,显示出近自然生态修复和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调查成果中,蝴蝶和蜻蜓作为敏感的生物指示物种,其在中心城区的多样性和数量反映了较好的生态环境。天坛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成为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的亮点区域,分别发现了大量蝴蝶和蜻蜓种类,强调了这些区域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的重要性。

北京中心城区去年吸引29种蜻蜓 生态宜居显现成效

北京市的鸟类种类增至519种,新增4种,占据中国鸟类物种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全球二十国集团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被公认为“鸟类天堂”。此外,北京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建立了生态综合感知模型库“万象”,极大地增强了野生动植物的智慧监测能力,该系统能高精度识别大量植物、动物、鸟类和昆虫种类。

北京的城市绿化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均有提高,还因大量新建的公园被冠以“千园之城”的美誉。城市绿视率的监测显示,北京在城市更新和生态保护方面成效明显,居民能直观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林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所提升,多个自然保护地保持着优秀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隔离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样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的绿色空间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水域面积均有所增加。

北京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上亦取得进展,多个区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并成功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中心城区,实现了生态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不同区域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并实践了多样化的绿色发展模式,如丰台区的“绿城九法”和朝阳区将自然公园与城市生活空间的创新融合,均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卢其龙 CN070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