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称美元世界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特里芬困境与“美元陷阱”

荣奇看世界 2024-05-21 20:49:16
A+ A-

从2007到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关于美元国际地位能否长久保持的问题,成为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热议焦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9年初发文,揭示了本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所面临的内在矛盾,这无疑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推向高潮。同期,联合国秘书长组建了一个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领导的专家小组,探索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方向,中国社科院院士余永定亦是成员之一。

美联储称美元世界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早在之前,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就率先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可持续性提出了系统性质疑,他指出的“特里芬难题”简而言之是:美元为了维持价值稳定,需承担大量的国际货币负债,但这与它作为国际货币的角色相冲突,难以保证价值的真正稳定。通俗解释,美元若要扮演全球货币角色,就必须不断输出流动性,而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扩大贸易逆差,即进口远超出口,但这又意味着美国外债的累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对美元流动性的需求持续攀升,美国仅能通过增大的贸易逆差来满足,这最终可能导致其债务水平引发国际市场对其货币价值的担忧。

美联储称美元世界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特里芬困境与“美元陷阱”

随后,诸多学者对“特里芬难题”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指出美国向世界经济提供流动性的手段不仅限于贸易逆差,还包括对外援助、投资及贷款等。然而,即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美联储作为美元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其决策仅基于美国本土经济情况,却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形成“美国打喷嚏,全球都得吃药”的局面。近期,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与退出,均以美国经济状况为考量,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联储称美元世界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特里芬困境与“美元陷阱”

因此,将一国货币同时作为国际货币使用的体制,暴露出诸多固有的缺陷。学界、业界及政界普遍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但面临的问题在于当前没有比美元更优的选择。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S·普拉萨德在其著作《即将到来的货币战争》中明确指出,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其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全球经济或将陷入“美元陷阱”,这一观点得到了次贷危机经验的佐证。尽管许多国家对美元主导国际金融市场心存不满,但它们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和积累外汇储备,实际上巩固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尤其是美国国债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的金融资产。

美联储称美元世界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特里芬困境与“美元陷阱”

至于替代美元的方案,周小川和斯蒂格利茨建议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作用,这虽具有革命性,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而人民币短期内似乎还不具备承担这一历史重任的能力,尽管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规模仅是国际金融体系众多考量因素之一。美元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联储的成立及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融资角色。

对于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的实际地位,经过一系列回归分析发现,如果仅考虑经济规模,人民币的份额或能达到12%,但一旦加入金融市场深度、汇率灵活性、资本账户开放度等因素,这一比例会显著降低,综合所有因素,人民币的份额大约为2%。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2%,需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加大开放力度、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甚至政治层面的变革,即便如此,人民币是否能取代美元仍是个未知数。

普拉萨德的新书不仅揭示了美元将继续主导全球经济这一不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更结合其在IMF的丰富经验和对中国经济的深刻理解,提供了独到的分析视角,值得读者深入研读。

责任编辑:张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