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高铁调价:不能一调了之
近期,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宣布,自6月15日起,其票价机制将从单一模式转变为市场化调整。根据新规定,高铁的公布票价预计上涨约20%,而最低折扣票价则可能较现行下降34%左右。这一变动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回顾过去,高铁票价调整并非首次涉足。早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就已通过《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授权当时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现国铁集团)对高铁票价实行自主定价。此后的几年里,京沪高铁、宁杭高铁、沪宁城际等线路也相继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票价策略。人民日报评高铁调价:不能一调了之。
对于这次票价调整,铁路运营商解释称,涉及的高铁线路自2009年至2014年投入运营以来,票价一直未变,而期间线路维护、车辆更新、设备升级及人力成本大幅上升,原票价标准已难以支撑高质量的服务运营。考虑到高铁巨额的建设成本及变化中的运营开销,票价机制的调整势在必行。此外,不同时间、季节的客流量波动也需要通过价格杠杆来平衡,以高效利用运力资源服务更广泛的乘客群体。
然而,随着民众出行需求的增长和多样化选择的增多,交通部门需致力于提供更舒适且性价比高的旅行选项。作为公共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高铁票价的调整影响广泛,必须充分考虑民众利益和乘客需求。
调价策略需体现灵活性,确保既有涨价也有降价空间。市场导向原则意味着票价应能随市场需求灵活波动,既有更高的上限票价,也应有更低的折扣价,比如高峰期适度提价、非高峰时段降价,以适应乘客多样的出行安排。
同时,票价调整应伴随着服务质量的相应提升。公众期待在票价调整的同时,高铁服务能同步“增值”,包括更新老旧设施、改善乘车环境,以及优化餐饮服务,让旅途更加舒适愉悦。
此外,构建多元化的高铁和普通列车客运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也是关键一环。在保持市场规律与铁路服务公益性的平衡上,既要推进高效发展,也不能忽视公平普惠原则。
综上,高铁票价调整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需要持续努力以实现多方面利益的动态平衡。相关部门需不断完善票价机制,确保在票价调整后,通过提升服务品质来增强旅客满意度,真正实现调价的初衷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