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中国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企图 优质产能惠及全球

中国经济网 2024-04-27 14:11:41
A+ A-

近期,美西方部分政客与媒体不断热炒“中国产能过剩论”,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宣称中国正通过输出过剩产能威胁他国产业,对世界经济构成冲击。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将“产能过剩”定义为超出本国需求的生产能力,是某些西方舆论的攻击手段,这种观点显然悖离经济常识与实际情况。若依此逻辑,全球跨境贸易将失去存在的合理性。

当前,供需关系具有鲜明的全球属性,各国的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其产能状态。评价一国产业发展,应遵循经济规律,以客观、辩证、理性的视角审视。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是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响应,符合经济规律,更是中国比较优势的展现和对全球分工的贡献,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气候目标。风靡全球、热销海外的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并非所指的“过剩产能”,而是稳定且优质的产能,正为全球发展注入动力。

这些源自中国的优质产能有力驱动全球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面临复苏疲软与高通胀的双重困境之际,亟待新动能的注入和更多优质高效的供应。中国强大的新能源制造业,特别是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有力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缓和全球通胀压力。中国企业在出口满足各国发展所需产品的同时,亦对多国进行直接投资,丰富供给、拉动投资、创造就业,推动全球制造业升级与发展,其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网站指出,东南亚国家积极寻求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合作,不仅加速了从化石燃料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还通过技术交流促进了本国经济增长。

这些源自中国的优质产能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商品。凭借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新能源企业出口的产品具备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特性,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如今,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更多国家民众受益于中国新能源产品的便捷与实惠。正如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魏琪嘉所分析,中国新能源产品有效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显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而美国反复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实则是对其在全球竞争中力不从心的“竞争焦虑”。

这些源自中国的优质产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各国共同愿景。作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持续提供优质的新能源产品,深化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有力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数据表明: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5.1亿千瓦,其中中国贡献过半;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于2022年助力相关国家和地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73亿吨,加上中国国内减排约22.6亿吨,两者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总量的41%。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强调,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与支持,极大地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普及度,降低了全球应用绿色技术的成本。

结论清晰明了:问题并非中国产能过剩,而是美西方一些人的焦虑过度。中国新能源产能非但未威胁他国产业、冲击世界经济,反而持续为全球绿色发展做出贡献。别有用心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实难立足,终将沦为笑谈。

责任编辑:张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