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撤离、转移,芯片大厂在害怕什么? 地缘博弈下的产业链重构

腾讯网 2024-04-23 21:57:40
A+ A-

近日,一篇题为“芯潮10000家芯片公司‘死于’2023”的网络热文揭示了半导体行业的严峻现实:平均每天有30家芯片企业消失,标志着芯片行业的暴富神话破灭。国内芯片初创企业遭遇寒流,昔日激进与热门的投资故事,为行业洗牌埋下伏笔。同时,半导体市场的泡沫破裂,众多小型企业纷纷倒下。

裁员、撤离、转移,芯片大厂在害怕什么?

国际大厂也面临行业“风暴”,在中国市场一度赚得丰厚利润的企业,如今在行业动荡中纷纷裁员、清盘、撤出。中国半导体市场似乎进入一个新的阵痛期,外资企业不约而同地“搬离”中国。

韩国半导体巨头SK海力士正重组其中国区业务,计划关闭成立于2006年的上海子公司,重心转向无锡的半导体制造工厂。上海公司的销售额持续下滑,加之地理位置相近且中国区业务中心已转移至无锡,SK海力士决定清算上海销售公司以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风险。此外,存储行业的低迷及中国本土存储厂商的竞争加剧了SK海力士的亏损。

美国芯片设备制造商泛林集团(Lam Research)考虑将业务迁至越南,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并规避美国出口管制的潜在冲击。中国市场对Lam Research的收入贡献度已由2022年的31%降至26%,美国出口限制对该公司收入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未来更大损失。Lam Research认为,越南凭借基础设施和熟练劳动力,将在半导体价值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美国出口限制政策导致泰瑞达将约10亿美元的制造业务撤出中国大陆。该工厂原本是泰瑞达半导体测试设备的主要制造基地,但由于供应链中断风险,泰瑞达将其迁出,并花费巨资将组装业务从苏州转移至马来西亚,以确保设备中美国来源占比低于3%,满足大部分客户要求。

全球光学大厂Lumentum宣布裁员计划,将产线转向泰国。公司总裁Alan Lowe表示,此举旨在扩大领先收发器制造能力,投资泰国工厂的先进生产线。Lumentum在中国可能仅保留NPI业务,即研发到量产过渡阶段的小批量生产。

全球通信设备商爱立信对中国区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大幅裁员,尤其是核心网业务部门。爱立信表示,中国一直是其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未来几年核心网业务将撤出中国,相应人员将被裁撤。

除上述动态外,德州仪器、AMD、Marvell、恩智浦、安森美、美光等多家大厂在过去两年内裁撤了在中国的研发团队。此外,台积电和三星电子在美国投资建设新晶圆厂的决定,预示着未来半导体行业在中国市场的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给国内产业带来新挑战。

“小企业倒下,大企业撤走”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小企业因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在行业洗牌中难以生存。而大厂撤离的原因复杂,包括政策与地缘政治因素、市场因素、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压力以及半导体市场需求不足。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半导体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动力和韧性。随着本土化推进,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尽管国际大厂撤离,但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促使它们寻求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甚至继续研发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制裁虽给中国半导体行业带来短期冲击,却加速了自主研发和创新进程,为国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争取更大份额提供了机会。

综上,国际大厂撤离中国对全球芯片供应链造成深刻影响,但为中国本土企业提供发展机遇。中国半导体产业将持续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与全球巨头展开竞争,迎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