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的吴艳妮、说英语的陈芋汐,都只是“人”而已 个性表达何罪之有

腾讯网 2024-04-23 21:40:40
A+ A-

陈芋汐再次遭遇网络暴力。相较于去年因“黑衣人事件”引起的争议尚有捕风捉影之嫌,此次网暴理由显得无稽之谈。在跳水世界杯西安站,陈芋汐与全红婵夺得女子双人十米台桂冠后,两人以流利的英文接受外媒采访,展现了自信的学霸风采。然而,某些网友竟借此指责陈芋汐“崇洋媚外”,质问其为何不使用中文。

面对如此指责,难以置评。试图向缺乏逻辑思维的人讲道理,往往徒劳无功。令人忧虑的是,类似网暴事件不仅发生在陈芋汐身上,且呈加剧趋势,影响着众多运动员。

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确需履行社会责任并发挥正面示范作用,但这种责任不应被过度解读,更不可无限放大。在审视此类现象时,我们应自问:我们期待的运动员是什么样的?是理想的完美形象,还是真实、有血有肉的个体?

回顾过去,游泳世界杯中,张雨霏夺冠后用英文受访,当时赢得一片赞誉,称其开朗大方。同样情况为何在陈芋汐身上却引发“崇洋媚外”的质疑?在蒙特利尔站事件后,针对陈芋汐的污名化愈演愈烈,甚至波及家人和教练,迫使她清空社交媒体。类似遭遇,朱婷亦感同身受。自东京奥运会离队后,朱婷持续遭受网暴,无论是参加朋友生日,还是赴港治疗手腕,均成为攻击靶子。近期,朱婷在回归声明中强调网暴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幸得郎平指导长期的心理建设,才逐渐走出阴影。然而,郎平本人也曾饱受非议,执教美国女排时被批“不爱国”,东京奥运会失利后更是被指责只重利益、忽视训练。细想之下,陈芋汐与朱婷的遭遇或许不足为奇。

澳门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决赛中,王曼昱与孙颖莎上演巅峰对决,赛后两人筋疲力尽。即便如此,仍有人挑剔二人面色黝黑,揣测队内矛盾。类似情况层出不穷:樊振东观看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遭批,赵丽娜直播募捐被造谣,王璐瑶淘汰后晒自拍被斥责,就连杨倩摘得东京奥运会首金后,因佩戴小黄鸭发饰、做美甲,被指不尊重奥运。

种种实例揭示了一个现实:无论运动员表现如何,总会有人不满。那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运动员?他们虽是公众人物,肩负社会责任与风气引导,但人们往往渴望了解其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期盼塑造完美的偶像形象。然而,运动员本质上与我们一样,是普通人,拥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前男子跳高选手张国伟,以独特的性格和赛场上的“白鹤亮翅”动作广为人知。退役后,他成为直播平台上的网红,有人质疑他背弃初心,只为赚钱。然而,张国伟只是在做真实的自己,他的行为并未损害他人或感情。

再如吴艳妮,尽管在亚运会上的表现令人失望,但总体而言,她仍是国内女子100米栏的佼佼者。此次厦门钻石联赛成绩未达预期,有人指责她的服装和妆容影响了比赛。然而,吴艳妮是此次女子100米栏唯一的黄皮肤选手。倘若没有她吸引关注,这一项目还能引起多少人注意?

许多粉丝和自媒体热衷于站在道德高地苛责运动员,其核心观点无非是:“你是榜样,言行举止必须符合规定规范。”然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角色互换,这些粉丝和自媒体能否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例如,禁止生活中说英文或方言(陈芋汐)、要求无私奉献、生病不准请假(朱婷)、反对领薪、不容许失败或“躺平”(王璐瑶)、限制男性开玩笑(张国伟)、禁止女性化妆(吴艳妮)、不许休闲娱乐(所有人)。这些要求荒诞不经,却有人以此标准衡量运动员。

如今已是2024年,每个人都应活得丰富多彩,为何运动员不行?忆起傅园慧“洪荒之力”宣言后,全社会的包容与鼓励。我们欣赏傅园慧,正是因其个性鲜明、与众不同。新一代运动员个性鲜明,如郑钦文、覃海洋、刘翔等人,他们在舆论环境中享受到比前辈更多的宽容与理解。

社会进步,生活日益美好,我们应学会接纳与欣赏多样化的美。运动员有权说英语、化妆、直播带货、观看演唱会,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而非供人观赏的木偶或为金牌而生的机器。那些键盘侠口中的“人之常情”,恰是我们应当珍视并鼓励的品质,这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

责任编辑:张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