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19 06:00:29
A+ A-

4月18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发布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及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朱鹤新透露,自去年下半年起,人民银行采取措施引导信贷均衡投放,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今年一季度,贷款投放节奏回归历史平均水平,为后续三个季度的信贷增长预留了充足空间。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达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较上月末下降0.3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增加社会融资规模12.93万亿元,同比减少1.61万亿元,主要受上年基数较高的影响。张文红指出,尽管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略有回落,但仍处历史高位,既能稳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又能避免过度冲高导致后劲不足,有利于增强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

一季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增速分别达27.3%、20.3%、13.5%和10.7%,显著高于9.6%的全部贷款增速。同时,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降至3.71%,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朱鹤新表示,整体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前期实施的货币政策措施正逐步见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未来货币政策仍有操作空间,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适时运用储备工具。

朱鹤新还介绍了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的制度设计进展。人民银行正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五篇大文章”及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增长保持高水平,融资可得性提高,融资成本下降。他表示,经中央批准,人民银行已成立信贷市场司,负责推进“五篇大文章”,并将从政策框架、激励约束、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等多方面加大力度。其中,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已有一定基础,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的制度设计正在进行中。

邹澜补充道,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响应中央部署,又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然而,金融业务调整存在较大惯性,金融机构在优化内部考核、提升产品服务等方面仍需能力建设。为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人民银行创新业务,设立优惠利率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补偿其短期内可能增加的经营成本。

关于人民币汇率,朱鹤新指出,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跨境结算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近30%,人民币已连续四个月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尽管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反复,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对一篮子货币则有所升值。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加之我国外汇市场成熟度提升,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双向波动、相对均衡。人民银行、外汇局将持续维护外汇市场稳定运行,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兼顾内外均衡,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针对市场关注的实际利率问题,邹澜解释,实际利率受名义利率和通胀率双重影响。近年来名义利率持续降低,对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内需偏弱、物价低位运行的情况并存。考虑到当前物价低位主要是结构性、阶段性的,需要深入观察和分析。邹澜认为,实际利率在不同领域和企业间存在差异,对于需严格控制金融资源配置的部分领域,适度较高的实际利率有助于推动企业控产能、去库存,符合金融政策“总量合理充裕,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他强调,应综合研判物价和实际利率走势,既要根据物价变化调整名义利率,巩固经济回升态势,又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避免削弱结构调整动力,防止低利率引发内卷式竞争加剧、资金空转或物价进一步走低的负向循环。

责任编辑:张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