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声”揭示中华文明传承密码 淮河楚墓现重大发现

新华社新媒体 2024-04-17 19:17:40
A+ A-

在淮河南岸,一座沉睡了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楚国大墓——武王墩墓,近期在安徽省淮南市高新区三和镇徐洼村揭开了神秘面纱,引发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这座墓葬是迄今为止规模最为宏大、等级最高、结构最为复杂的大型楚国贵族墓葬。

“考古新声”揭示中华文明传承密码

历经近四年的科学发掘,武王墩一号墓已提取逾千件编号文物,包括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考古人员在此墓中发现了逾百句、近千个楚系墨书文字。这些珍贵的实物与文字资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战国时代的楚国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状况,对于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以及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与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考古新声”揭示中华文明传承密码 淮河楚墓现重大发现

武王墩一号墓的发掘,再次证实了考古学在塑造民族历史认知中的关键作用。它以科学实证揭示了古老中华文明深厚的根基与绵延的发展脉络。楚文化所蕴含的进取、团结、开放、和谐、爱国精神,在此墓的阶段性发掘成果中得到充分体现。战国晚期至秦汉过渡时期,中华大地各地区、各流域人民的交流互动,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思想内核的持续发展,直至今日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淮南市及其周边地区,如人字洞遗址、磨盘山遗址、凤阳明中都遗址等考古新发现,共同构成了江淮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延续性与连续性的特质。

近年来,考古研究在多学科知识与先进科技手段的助力下,得以从文物中获取前所未有的丰富信息,从而填补历史空白、链接文化缺环、刷新既有认知,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武王墩一号墓为例,考古人员运用低氧考古实验室,为有机质文物提供安全稳定的临时保存条件。同时,借助数字化扫描、测绘等技术,对墓葬进行全面的空间信息采集,构建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并通过红外成像技术提取椁盖板上的墨书文字,揭示了墓葬建造的诸多细节。

在全国范围内,科技赋能考古研究蔚然成风。如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项目,通过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结合,不仅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的历史轨迹,也有力推动了深海技术的进步。再如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的环境考古、科技检测与人类学研究,为深入解读商文明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持。

面对层出不穷的考古新发现,各地政府与相关部门正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广文物主题旅游,让更多公众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众多考古遗址公园,如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融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使古老的考古遗产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责任编辑:张蕾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