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韩松自称患老年痴呆 否认确诊阿尔兹海默症

封面新闻 2022-09-15 14:49:48
A+ A-

原标题:57岁科幻作家韩松被诊断“记忆衰退,认知异常”本人回复:还好,不算严重

在科幻圈,韩松的名字是响当当的。1965年生于重庆的韩松,与刘慈欣、王晋康、何夕一起称为是国内科幻作家“四大天王”。同时,韩松也是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资深媒体人。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已创作出版了十多部带有浓浓现实主义关怀的小说,如《地铁》《高铁》《轨道》《宇宙墓碑》《再生砖》等,获得过中国科幻银河奖、世界华人科幻文艺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曾被提名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作家。韩松多次来过成都参加多种科幻大会活动,参与科幻论坛发表观点,是一位活跃的科幻人士。

然而,关于韩松的最新信息,多是关于他的健康问题。针对外界流传的自己罹患阿尔兹海默症一事,韩松9月14日晚间通过个人微博账号解释称,“我目前没有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有的检查也还没有做,只是诊断为’认知异常,日常生活异常’,还有脑血管病和记忆衰退等”。

封面新闻记者通过微信问候韩松健康近况,他很快回复表示谢谢,“还好,不算严重。”

认知能力衰退

“每天的生活从吃药开始”

近几个月,关注韩松的人发现,他的身心状态并不太好。他在微博上多次分享他在医院等待就医的场景,说自己“每天的生活从吃药开始”,“每天吃药后,上午都昏沉无力,下午稍微集中精力工作,但头痛与焦虑开始,到晚上大脑亢奋,却无法思考。”“延缓认知衰退的办法,就是每天看动漫。”

有时候他会详细分享自己认知衰退的具体情况,比如9月30日他在微博上写道:“早晨出门,明明看了提示条,但是,还是忘了手机,回去拿,又出去,发现仍戴着老花镜,又回去换。都快走到地铁站了。很沮丧。医院检查发现认知能力衰退,最开始不承认,还跟医生争执。但不得不接受现实。中药西药都在吃,希望有一种药能够阻止或减缓。”

9月2日,他写道:“认知记忆衰退的一个症状是,列举困难。做测试时,医生让尽可能多地列举想到的动物,我说了猫咪、狗狗和兔兔后,便卡住了,怎么也想不起别的动物。后来练习日语造句,写得到了什么礼物,列举出书,其他的就写不出来了。我也常常记不得最近做过什么事或要做什么事,因此造成表达和作文的困难。世界是由构成它的事件和事物以及它们所对应的词汇组成的,如果这些内容不能呈现在脑海里,那么世界就结束了。因此减缓认知衰退,应该从练习列举做起。要重新变成一个小孩,开始去一件件认识事物并学习它们的表述。”

每天持续更新动态

“只要还能写,就写出来”

虽然身体健康出状况,但看得出,韩松的心态是积极的,与疾病在进行斗争。韩松的微博更新频率很高。几乎每隔几个小时就更新一条。或是关于他当天的身心感受,或是分享他对某本书的阅读感想,还有他去医院就医的一些见闻等。不少读者都留言劝他“要多休息啊!”也有人认为还能高频率发微博,证明他的状态没有太差,“只要还能写,就写出来。”

韩松的身体健康状况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科幻作家宝树给他留言:“您身边应该有个人陪同照顾。”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安徽籍诗人陈先发,曾是韩松的同事。陈先发在微博上写道,有一年他去办公室,看见韩松就着一碗方便面喝白酒。“我知道本时代像他这么纯粹的人,不多了。但愿某一日他的身体状态能往回走一走,仍要那么生气勃勃。

有媒体记者希望采访韩松,被他谢绝了,“主要是说话很累,也没有力气和情绪跟人见面和说话,吃饭都有很久没去食堂了,只想一个人待着。不久前勉强完成年前答应的上海城市论坛的讲话,说上不到十分钟就累了,是脑筋里面抽着累。每天靠吃十几种药撑着,还能写写微博,尽量多写点,因为还有二十几天就倒计时结束了。头脑总是昏沉沮丧中,靠咖啡和威士忌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能够集中注意力,看看比站什么的。记忆也不清不楚,好多常识性东西都要百度。就是这样的状况。中国科幻大会邀请我去开会,我也去不了。中国科普作协科幻专业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上个礼拜也辞掉了。所以非常抱歉暂时不能接受采访,还请谅解。”

最新情况:

只是诊断为“认知异常”,还有脑血管病和记忆衰退等”

有报道称韩松得了“阿尔兹海默症”,该消息被迅速转发。韩松9月14日在微博上澄清说自己目前没有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十分感谢大家近日来的关心,我很受鼓舞,也增添了信心,觉得人类太好了。另外想说一下,老年痴呆并不等于阿尔兹海默症。痴呆、变傻或老糊涂,只是对失智症或认知障碍的一个通俗说法。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阿尔兹海默仅是其中一种,我也是这次看病才知道的。我国失智症患者有一千五百万,六十岁以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有近四千万,而阿尔兹海默患者是一千万左右。我目前没有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有的检查也还没有做,只是诊断为“认知异常”“日常生活异常”,还有脑血管病和记忆衰退等。

当然我也受到了症状的很大困扰。感谢相关媒体的报道和关心,不过把老年痴呆等同于阿尔兹海默症,严格来讲不太准确哦。就算是阿尔兹海默症,不同阶段的差异也比较大,它的初期也可能看不出明显的问题,另外它也是可以早期控制的。九月二十一号是世界阿尔兹海默病日,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广大失智症患者的境况,关注阿尔兹海默病,关注有关的医学进展和社会支持,因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每个家庭都有可能面对这方面的问题。”

不一样的韩松:

曾在科幻小说里专门写医院和地铁

科幻小说一般来说有硬科幻和软科幻之分。如果说,刘慈欣凭借史诗般的《三体》被誉为“中国的克拉克”,是中国硬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翘楚,那么作为软科幻代表的韩松,创作了完全不同的未来世界。星际视野、外星人降落地球、星际移民、人机交互、基因移植等,都是科幻永不落伍的题材。但韩松的科幻主题设定往往并不在于宏大的外太空,而是精微地聚焦于人性的搏斗。他的作品往往不具有恢弘的理想主义未来感,更多的是对人类未来被物质异化的深深忧思。

2016年,韩松出版了一部名为《医院》的科幻小说。在这个小说里,主人公出差C市时,因为喝了一瓶矿泉水,莫名其妙被送入一家医保定点三甲医院,经历了就诊、看病、住院和手术等,尝尽艰辛。借由这个故事,韩松说,他想要表达对一个终极问题的思考,“我们生存的前提就是不完善和痛苦的,但是总还想要去修补这种不完善,然而任何修补都是无济于事的。去医院、吃药和关注健康就是追求生命形态完美,并且试图修补生命的行为,我们最好和医院保持距离。”

9月14日,韩松又一条微博“今天从北大医院回来,本来应该在宣武门下车,结果坐过站到菜市口了。这又是连续第二天坐过车站了。最近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多,坐反方向,坐过站,找不到正确出口。对于《地铁》的作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是一种耻辱。以前只有一次坐过站,那是前年在上海,还是因为特殊情况,心思不在地铁上。”有网友留言说:“《地铁》的读者看到这条哭了。”

2010年,韩松的科幻小说《地铁》出版。这是一部都市悬疑、惊悚和幻想类作品。在小说中,一个老人在搭乘地铁回家途中,发现从隧道深处出现了很多奇怪矮人,把同车人都装进瓶子里运走了。老人决定自己去寻找答案。地铁没有像往常一样靠站,而是一直不停地疯狂行驶。一个青年打破窗户,想爬到车头处看看究竟。这部作品也被誉为“技术时代的聊斋志异,电子囚笼中的卡夫卡”。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