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丨专家解读 5年过渡期里有什么重要任务?

新京报 2021-03-10 13:25:40
A+ A-

脱贫攻坚之后,设置5年过渡期,一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效果,一方面接续乡村振兴。那么,如何判断脱贫攻坚的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拓展,如何顺利接续乡村振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两位长期从事脱贫工作的学者,探讨过渡期如何过渡的问题。

两会丨专家解读 5年过渡期里有什么重要任务?

新京报记者和两位专家探讨如何过渡过渡期。新京报记者王巍王颖摄

是否出现规模性返贫,将是一个重要标尺

怎样判断脱贫攻坚成果是否巩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陆继霞认为,当前,中央已经有了相对明确的目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渡期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恰恰相反,仍有很多重要的难题待解,陆继霞说,“从效果看,5年之中,如果出现了规模性返贫的现象,就说明我们在过渡期内实施的政策,没能抑制不确定风险对脱贫户的冲击,过渡的目标就没有达成。如果没有规模性返贫,现有脱贫户可以保持比较好的状态,说明我们的各项帮扶政策,真正改变了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面貌,那个时候,贫困户们自己就会判断他们的生活是否改变了。”

除了摆脱贫困,5年过渡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接续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董强说,“在脱贫攻坚全面实现之后,脱贫地区、脱贫群体的面貌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我们也要看到,他们只是达到了一个最基本的水平线,离乡村振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现在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接不住乡村振兴这个新的发展任务的。这也是5年过渡期的重要意义之一,他们能否真正进入乡村振兴的轨道中,这5年是关键阶段,如果能够进入,就可以步入快速发展的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其本质是乡村的现代化,董强说,“乡村的现代化,包括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这么多年的脱贫攻坚、乡村建设之后,农村、农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难说农民的精神、意识的变化足以支持乡村振兴。举例来说,在云南河边村,我们刚去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和外界几乎没有太多的交流。我们帮他们注册了一个农民合作社,但是村里没有人知道该怎么注册?我们带着他们,去工商局、银行、派出所等各个机构办理相关手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开始尝试着学习,怎么和外界交流,怎么利用外界的资源。这个变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过渡期中仍然要做的事情。另一个需要改变的,是发展路径,过去我们依靠外力让乡村快速发展,未来则需要将外力转为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更快踏上振兴之路?董强说,“乡村振兴,一定是生机勃勃的,一定是美丽的、能吸引人的,一定是可以保留和发掘传统乡村文化的。只是保证基本的生存问题,不算是振兴。而要做到这一步,未来5年仍会非常艰辛,不比过去轻松。”

城乡融合发展,风险还在

5年过渡期,其实也正好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时期,“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等多方面的目标,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董强认为,5年中,继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是最重要的工作,“首先,过去较长的时间里,乡村主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持。现在,我们国家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意味着,必然会有许多政策、机制需要调整。怎么让我们的政策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适应乡村振兴的战略,都是未来需要思考的。其次,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后,我国的乡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该怎样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发达,是我们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建设,这两条线不是独立的,而是有很多交叉的地方,两者需要形成合力,协作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给乡村振兴提供更大的助力。”

城乡融合是涵盖全社会的事业,陆继霞表示,“从乡村的角度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都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部分。而在全社会领域,它还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精神面貌、文化环境、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这需要非常强力的推动,也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难点之一。而要实现这些方面的共同发展,目前仍然是有风险的。比如说,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是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准备,打牢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时代里,更快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加快全面现代化的建成,最终实现民族的复兴。”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曹晶瑞耿子叶摄影王巍王颖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