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再现罗斯福“炉边谈话” 却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新京报 2021-02-07 13:58:09
A+ A-

拜登再现罗斯福“炉边谈话” 却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2月6日,白宫高调推出了一则不到两分半的视频,题为“每周对话:与来自加州的米歇尔的线上交流”。这是上任三周多的拜登政府推出的新动作,即名为一个“每周对话”的与民众直接沟通对话的项目。

按照白宫新闻发言人普萨基的说法,这个对话项目将是本届政府对小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或里根每周广播讲话等传统的延续,但拜登也会努力采取“多种形式”。

整个视频的内容,有头有尾地呈现了总统拜登与普通人米歇尔的通电话过程。按照白宫的说法,这位米歇尔家住加利福尼亚州罗斯维尔,由于疫情影响去年7月失去了在制衣公司的工作,随后就再没有找到就业机会,于是她决定给拜登写信。也正是因为这封信,才有了拜登坐在椭圆办公室的坚毅桌旁拨去的这通慰问电话。

在视频中,二者跨越东西海岸的对话并不算多,但却信息量爆炸。

拜登有充分的时间介绍自己如今正在奋力推进的纾困计划,当他罗列那些比如抵押贷款、失业保险、租金补贴、儿童食品安全等专业政策议程时,下一个镜头的米歇尔只是频频点头,给人的感觉是:总统已经用最简练但有效的词汇,让米歇尔这样的美国人充分相信纾困计划将给他们带来巨大帮助。

而当拜登再次作出将在执政100天之内推动一亿剂疫苗注射计划承诺的话音刚落之时,电话那头的米歇尔马上接话:她“最终”给自己父母预约到了疫苗,而且在与总统通电话的当天,他们就完成了疫苗注射。对于自己的努力在电话中立竿见影的成效,拜登显示出意料之中的极为满意。

与此同时,通话内容还给拜登一个在处世哲学上“温暖人心”的机会:总统一开始就跟米歇尔分享了他父亲关于工作的信念:工作决定着我们是谁,工作不仅仅是薪水那么简单。这种表达除了强调对失业者困境的感同身受之外,也颇有向世人宣誓自己作为总统必然做出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

在电话最后,米歇尔希望与女儿分享能与总统通话的荣幸,而拜登则跟米歇尔女儿夸赞了她的母亲,于是在家庭价值观、对女性的尊重等理念上,也搭上了视频的“最后一班车”。

可以说,这则视频提供了拜登以及新政府希望搭建起来的所有政治人设:纾困、抗疫、改变、身份政治、治愈……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政治要素在“不经意”间的集中展现,虽然是与普通人的通电话,却还是会让人在冷静过后生出不真实感来。

在白宫拍摄拜登的部分不必细说,从米歇尔那边的拍摄画面质量看也极可能是专业团队完成的。于是,米歇尔再普通也应该会准备几句跟自己支持总统要说的客套话,而且从衣着到室内布景,也不太容易让人马上联想到急需新政府纾困计划的境地。

前段时间,有分析在对比拜登与特朗普发送推特数量的巨大悬殊。现在来看,或许与特朗普更爱发文相比,拜登似乎更爱录视频。

传播技术的发展的确改变乃至重构了美国政治动员的范式。广播帮助小罗斯福的新政在大萧条寒夜点亮了更多家庭心中的希望,电视展现出肯尼迪力压尼克松的个人媒体、却也让竞选越来越像“选秀”,网络乃至社交媒体造就奥巴马式的变革,也纵容了特朗普式的颠覆。

相比之下,拜登的短视频似乎并没有延续传统:如果说小罗斯福是在利用新的形式来传播内容的话,拜登的“每周对话”更像是毫无新内容的“形式秀”。

当年,小罗斯福要面对的是所有潜在受众,他要实现的是给美国、给美国人一个方向,而如今拜登所做的,却是在将自己的努力以及效果秀出来给大家看。

这种“真人秀”式的政治传播,不知道有多少灵感来自于前任,但会让很多美国受众看完之后不免要问:我为什么不是那个米歇尔?

□刁大明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