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峰:《山海情》白校长的坚持,称得上浪漫和坚毅

新京报 2021-01-22 22:04:16
A+ A-

祖峰在《山海情》中的戏份不多,但他饰演的白校长,却是闽宁村最与众不同的一抹色彩。其本身是闽宁村的乡村教师,十几年如一日地肩负着这个贫困村的教育使命,而他的女儿麦苗想作为第一批去福建务工的人员,他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父女二人一起为这个村子做着自己的贡献。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祖峰坦言,其实有很多像白校长这样的人,他们在偏远的山村教书育人,把自己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默默奉献在了自己的工作上,肩负了厚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是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们,“但不可否认,他们真的很伟大,很令人敬佩。所以剧中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是非常有角色代表性的。”

祖峰:《山海情》白校长的坚持,称得上浪漫和坚毅

乡村教师的坚持,浪漫又坚毅

如果说黄轩饰演的马得福是西海固村民脱贫之路的引领者与开拓者,马得宝和一众村民靠自己的双手开辟了发家致富之路,白校长身上肩负的则是闽宁村的教育使命。他希望这个贫困村落的下一代,能够接受更多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在祖峰看来,白校长和闽宁村其他人相比,更为内秀,心思细腻,外表温文尔雅,和西北汉子稍有区别,遇到事情时候的处理方式也更为温和。但白校长却有一颗坚韧刚毅的心。就像歌里唱的“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白校长跟“小芳”对上眼后,就毅然留在了涌泉村,从不到二十岁就一直在村里做老师,做了大概几十年。直到女儿麦苗长大成人,外出务工,白校长依然坚持在这个贫困村做老师,“他身上的这种坚持和专一足够称得上是浪漫和坚毅。”

祖峰:《山海情》白校长的坚持,称得上浪漫和坚毅

而白校长与女儿麦苗之间沉重的父女情,也牵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白校长与女儿的矛盾,最开始要追溯至白校长去县里进修三个月,他害怕家里冷所以买了炉子,但炉子没处理好,所以母女二人煤气中毒,最终只有女儿麦苗抢救了过来。在祖峰看来,麦苗一直对父亲心怀“怨恨”,而父亲对女儿的爱的表达也非常隐忍。

而后,当陈金山鼓励闽宁村的村民去福建务工时,白校长同意麦苗远赴他乡,一部分原因是想让女儿走出去看看,长长见识,另一部分也是出于父亲对女儿的愧疚,“麦苗一直跟着父亲长大,突然离开闽宁镇去遥远的福建务工,作为父亲当然是担心和不舍。但他也看到女儿在大会上是动心了,所以也是想站在女儿的角度上出发考虑,支持女儿的内心的想法。”在祖峰看来,正是白校长此举,渐渐缓和父女二人这么多年的矛盾点;后面麦苗外出务工,也慢慢将这件事情想通了,两人之间其实一直是牵挂着彼此,女儿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父亲,“父女这条感情线在剧中更像是一条情感成长线吧,两个人也在修复彼此之间的关系。”

白老师是外来人,口音应当不同当地人

《山海情》的主要故事发生在宁夏,大部分演员都要练就一口地道的西北方言。在祖峰接到剧本邀约时,该剧已临近开机,准备时间很短;来到宁夏之后,祖峰也不断在听当地口音的味道并学习,但这对于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他而言仍是极大的挑战。

对于白校长的口音要如何处理,祖峰从人物出发提出了不同的设想:“第一,他是外来的人,本身就应该有别的地方的口音;第二,他又是一个老师,就他的职业来说,应该是尽量用接近普通话的语言去跟学生们沟通。”

祖峰:《山海情》白校长的坚持,称得上浪漫和坚毅

白校长剧照

因此祖峰为白校长的口音设计了很多变化。白校长来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说话应该有一些当地口音的味道,舌头有点硬,有点“不用鼻子说话”,是西北方言的样子,但又靠着点普通话,学当地话还有点“走板”的感觉。“我也不知道我能做到什么程度,反正尽量做出来那种感觉吧。”

但白校长融合多地文化的西北方言,却让观众感受到外来乡村教师的真实感。在祖峰看来,方言是《山海情》的名片,它作为闽宁镇乃至大西北的代表之一,正在向观众进行文化输出,让大家更好地认识闽宁镇,了解闽宁镇,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点点滴滴,“而且方言的存在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和共情力,所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

新京报记者张赫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