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设立一周年,东城区文化产业在疫情中突围

新京报 2020-12-30 16:50:54
A+ A-

去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正式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委的批复,与浙江省宁波市一起成为首批确定的两个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创建地区。

一年来,在疫情的不利形势下,东城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前三季度仍实现收入894.83亿元,占全市总规模的近十分之一。

示范区成为文化与金融合作的实践地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与金融的合作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看来,2019年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设立,成为文化与金融的深入合作、创新发展的实践地。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也认为,这个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对于东城区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以及全国文化金融的健康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当前,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金融业,都经历着一个微妙的创新发展与健康安全的提质增效窗口期。”魏鹏举认为,促进文化金融合作,核心是要突出文化的主体性和文化产业的实体性。文化是主体,金融是工具,这是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核心要义,也是文化金融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提出的本意初心。

疫情之下,东城文化产业复苏良好

廖理表示,在抗击疫情期间,数字文化创新模式加速,在信息传递、内容创新、消费创新、个体经济、助农纾困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复工复产后,线下文娱消费迅速恢复,旅游产业依托国内大市场进入疫情防控常态情境下发展新阶段。

据清华五道口和国家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12-2020年文化产业投融资报告》显示,2020年下半年,旅游、院线等线下娱乐复苏强劲,2020年国庆节前7天票房恢复至去年国庆节7天票房的83%,达36.96亿元。截至2020年10月15日,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累计票房达到129.5亿元,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东城区的文化产业表现不俗。《2020年东城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前三季度,东城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收入894.83亿元,占全市总规模的9.33%,位居全市第三。总体上呈现以内容创作生产领域为主导,以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传播渠道3个领域为辅助支撑的“一主三副”格局。

东城区副区长赵海东介绍,2020年为文化企业提供“文菁计划”专项扶持,奖励资金3441.42万元,文化企业上市奖励1300万元,设立1000万元文化企业风险补偿金,为中小微文化企业减免房租9068万元。

除了金融支持,东城还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结合。前不久,东城区和市科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实施意见》(2020-2022年),东城区发布首批26个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项目,以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发展,力争到2022年,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

接连出台行动计划和相关措施

今年9月初,东城区出台了东城区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行动计划(2020年-2021年)。这是东城区在设立示范区后,首次公布纲领性的建设计划,提出打造“一核、两区、多组团”的文化金融空间体系。

据东城区委宣传部长赵海英介绍,“一核”是指围绕前门地区的示范区核心区与起步区;“两区”是指分别以北二环和建国门内大街两侧为依托的文化金融科技创新区和文化金融服务拓展区;“多组团”是指东直门国际金融生态城、永外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桥文化产业集群、隆福文化中心等区域。

两个月后,东城区将行动计划细化,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措施》。东城区提出了完善部、市、区合作共建机制,强化文化金融政策支撑作用,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推动艺术品交易市场健康规范发展,构建文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快传统文化企业数字化发展,开展“监管沙盒”文化金融试点项目等具体措施。

具体到金融支持方面,《若干措施》给出了一系列政策,如加强风险投资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设立示范区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建立文化企业贷款“白名单”管理制度,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培育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增加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支持北京文创板建设等。

专家认为“监管沙盒”前景可期

专家认为,文化企业本身具有的“重创意、轻资产”的特性,以及文化项目具有的因政策支持口径收紧、消费者欣赏趣味转向等形成的“高风险性”,使得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在文化产业领域格外突出。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文化企业资金链脆弱问题更是密集地暴露出来。

这正是东城区作为文化金融示范区要解决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越明表示,《若干措施》考虑了具有不同体量、处于不同产业链环节的文化企业全生命周期内对于投融资的需求差异,也照顾到银行、信托、基金、券商、保险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助力文化产业的可能性,有利于营造“多方抬”(多方合作),“多点防”(多环节防控风险)的文化金融环境。

开展“监管沙盒”文化金融试点项目则是尝试规避新的风险。魏鹏举则认为,从东城区提出的措施来看,“东城沙箱”模式前景可期。

“沙盒”是一个特定的计算机安全术语,指为暂时无法判断可信度的应用程序提供的一种相对安全可控的虚拟试验环境。魏鹏举介绍,这种试验性虚拟运行模式在2015年被英国政府提出并应用到金融创新与监管实践中,此后多国开始推广。他表示,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大技术背景下,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金融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在创新发展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格局,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试验区应该为这种新格局的到来作出先行先试的应对与示范。

杨越明也认为,针对文化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东城提出在示范区内构建文化金融“监管沙盒”,允许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在示范区内实践具有创新意义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将区块链等创新科技应用于文化金融,在推动文化金融创新同时有效管控风险。包容审慎的“监管沙盒”也有利于在文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上经验相对丰富的外资金融主体在示范区内的落地,实现与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的同步呼应。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