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灯如何给救护车消防车一路绿灯?记者探访副中心城市大脑

新京报 2020-12-17 17:27:34
A+ A-

(记者张璐)一位心脏病人急需抢救,在救护车到潞河医院的2.5公里线路上,交通信号灯转为“特勤”支持,一路绿灯放行,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这是副中心城市大脑屏幕上展示的应用场景。

记者从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获悉,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副中心城市大脑)已经启用,融合了公租自行车管理、地下管线查询、交通信号控制、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服务、停车诱导管理、环卫保洁系统等14个系统,海量数据汇聚共享,让城市运行更加“智慧”。

遇急救车消防车,推广交通信号灯“特勤”支持

半夜周围没有行人和车辆,路灯会自动调暗,以节约能源;斑马线旁没有行人等着过马路,信号灯通过视频算法感应后,会直接给车辆放行……这样的智慧场景将更多地在副中心上演。

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郭安安介绍,通州区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信号灯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10多个主干道路段红绿灯配时根据车流量的变化而实时变化。

副中心搬迁以来,在车流增加的情况下道路反而更加畅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的测评报告显示,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车速提高15.6%,城市主干道通行时间缩短32.5%。

指挥平台还打造了交通特勤控制系统,给需要放行的急救车“一路绿灯”。平台与潞河医院5G院前急救系统对接,举例来说,平台接到装有GPS的特定救护车请求后,可在2分钟内启动特勤系统,为规划线路开绿灯,原来2.5公里线路行车时间从15分钟降低至3分钟,医生可在送医途中提前介入。“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医疗急救、消防救援的交通信号特勤支持。”

北京首创,AR现实增强助力地下管道检修

来到应急抢险地点,工作人员用专用手机扫描井盖旁的二维码,屏幕中,地面实景图中会“叠加”纵横交错的虚拟地下管线,红色代表电力、蓝色代表给水管……与此同时,管线的形状、埋深、经纬度、附近管线的分布情况等详细信息,也都会呈现在屏幕上,颇有科幻大片的感觉。

据郭安安介绍,指挥平台的“地下管线”系统通过AR现实增强技术,对全区地下管线进行数字化全覆盖,从而实现“地上地下一张图”的目标,此举在北京属于首创。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郭安安说,抢修人员不必拿着地图到处找管线,地面也不用“开拉链”,AR现实增强技术给探查检修安装了“透视眼”,解决以往看不到、查不清等问题。抢修人员据此确定井盖权属与周边地下管线的排布情况后,可以更便捷地开展抢修工作。

数字孪生城市初步搭建,三维地图将共享开放

目前,指挥平台融合了信号、违法、供热、停车、照明等60种类型的数据,接入路侧停车监控、公租自行车监控、人行过街视频检测器等4778台监控设备、287辆环卫车辆、6770基路灯、730处公共自行车站点、62处公共停车场等,识别大货车禁限行、违法停车案件65万例,生态环境类案件23万件,渣土车违法案件5000多例。

郭安安说,通州区城市管理委还启动了通州区三维地图服务系统建设,待通州区政务网带宽升级后,三维地图服务系统将免费向通州区各单位共享开放,而在三维平台上运行的数据将反哺给城市管理指挥平台,为数字孪生城市提供数据基础。

未来平台将更加倾向于实际应用,重点搭建城市管理、应急处置、交通治理等专项业务系统,能够将三维地图和平台数据实时共享交互。目前,通州区数字孪生城市已经初步搭建,亟须大量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和人口库、规划、国土权属等基础数据。

新京报记者张璐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