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反复“抠”出来的黄河排污口底数,还有没有水分?

新京报 2020-11-20 21:14:43
A+ A-

本周,黄河排污口排查进入第三级排查阶段,即专家组攻坚。

专家们将携带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技术排查、纠错。有人疑惑,为了抠一个排污口数据,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人力,到底值不值?

今日(11月20日),新京报记者对话黄河排查专家组成员、华南所高级工程师陈尧。他介绍,这次排查的准确度是前所未有的。排查形成的入河排污口台账将会移交地方,后续由地方统一开展监测、溯源和整治,并将排污口纳入长效管理。

新京报:黄河排污口试点前后经历了三级排查、六轮质控,一共投入了多少人力和时间?如此多精力反复抠一个数据,值不值?

陈尧: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试点工作涉及3省12市州,黄河干流甘肃段、湟水河、汾河共3000多公里岸线,分4批次每批一周时间,累计上百人次投入现场工作,另外还组织全部岸线的无人机遥感排查360多架次,这也是首次试点地区生态环境全覆盖、高精度的无人机遥感调查。

从今年5月开展试点,至本月底完成专家组攻坚核查,形成了统一规范的入河排污口台账,一共经历了7个月时间。

其中,目前正在开展的攻坚排查由生态环境部联合地方开展,来自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局、环科院、华南所、评估中心、卫星中心的几十名专家,联合当地分两个批次成立12城市工作组,每个组安排15人左右的小分队进驻现场工作,每批现场排查10天左右。

黄河流域水资源一直紧缺,水生态比较脆弱,一些地方水污染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不足、用水粗放、超标排污等直接影响流域水环境质量。入河排污口作为污染进入河流的关键节点,是当前水生态环境管理上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有利于及时梳理污染排放情况,进一步把脉问诊落实治理责任,这是改善黄河生态环境的基础、关键环节。

新京报:你认为,从渤海到长江,再到黄河,我们的治水思路有了什么转变?

陈尧:从2018年开始组织入河排污口排查,到现在我们越发深入地认识到,入河排污口有多少、排到哪里、谁在排、排的是什么,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关键性基础性问题。只有真正摸清排污口底数,才能进一步梳理分析问题及成因,开展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不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首先,我们对排污口的认识和排查方法在不断完善、加强,从最初依靠模糊的经验到现在能够形成对接、帮扶、排查、质控、评估等整套模式打法,可以真实、精准地提供排污口信息。

其次,排污口工作成效逐步得到印证,排污口管好了,环境质量会得到有效提升,这点各地都有了深刻认识。目前,广东、山东、江苏很多地方积极主动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按流域、区域分步实施,排污口工作不断深入。

再次,对排污口整治,探索形成一套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做法,突出了地方特色。在监测、溯源阶段,根据排污量、水质情况以及环境影响,对排污口进行分级分类,明确整治重点和难点;在清单交办时,明确各方责任、强调分工合作;在整治方案制定时,结合流域区域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整体推进、系统实施;在具体整治中,要求试点先行、经验共享,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确定整治要求、完成时限,严禁“一刀切”。

新京报:最终排污口数据出来后,将如何利用?

陈尧:排查形成的入河排污口台账将会移交地方,后续由地方统一开展监测、溯源和整治,并将排污口纳入长效管理。

地方政府除了需对排污口实施清单式动态管理,同时还需建立排污口责任清单,明确整治和监管职责,由责任方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并有序推进排污口整治工作。生态环境部一方面会利用排污口数据适时对地方后续整治工作进行包保帮扶指导,另一方面会根据实际修订、完善排污口相关政策、法律、规范。

新京报:最终出来的排污口数据,还有没有水分?能多大程度反映现实状况?

陈尧:目前的排污口数据,不再是统计表格上的一个数字。在排污口排查工作最初,就明确了数据要方便一线人员实际使用、管理和检查,建立了入河排污口一张图、一本账。

在已经建立的排污口数字地图上,既包括了排污口现场照片、视频、定位、快检等数据,还有排查人员提供的现场描述和初步判断,这些数据和信息在质控审核中还要求能够相互印证才算合格,对于存疑的登记数据会安排专家组再次现场核实。

因此,最终数据是能够准确地反映排查时候排污口的现场状况。例如,单就对排污口位置的确定就包括了经纬度、无人机航拍底图定位、排污口命名、排污口周边环境照片等四个纬度,相比于早先仅依靠表格上的经纬度数据去定位排污口,准确性有极大的提高。可以说,这次排查的准确度是前所未有的。

去年生态环境部分批分步完成长江流域、渤海海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在汾河、湟水河和黄河干流甘肃段开展排查试点。

此次将力争用2-3年左右时间,完成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四项任务。2020年工作重点是完成排查任务,借鉴采用长江、渤海排污口“三级排查”的成功经验,分为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和专家攻坚排查“3步走”。

与长江、渤海相比,黄河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资源分布不均和生态脆弱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水污染加剧,一些流域尾矿、工业和生活废水无序排放问题突出。

2019年,生态环境部采取“试点先行与全面铺开相结合”方式,分批分步完成长江流域、渤海海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共发现长江入河排污口60292个,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个,基本实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目标。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此前明确,此次排查主要是帮助地方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具有普查意义,排污口数量并不是追责依据。过去,由于职能交叉和历史原因,确实存在九龙治水和多头交叉等情况,现在重点是着眼未来,真抓工作、解决问题,只要行动起来,一并解决问题,就是好的。

新京报记者邓琦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