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医生救护车里吃香蕉被喷,别乱挥道德大棒了

新京报 2020-11-17 16:01:42
A+ A-

原标题:医生救护车里吃香蕉被喷,别乱挥道德大棒了

河南医生救护车里吃香蕉被喷,别乱挥道德大棒了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一条河南医生救护车内吃香蕉的短视频,日前在网上引发争议。视频中,几名医护人员围坐在患者身旁,大口吃着香蕉,还有一位医生打开手中的矿泉水瓶,小嘬一口便拧紧了瓶盖,同时用手指着面前的机器,和旁边的人谈论。对此,视频评论区的有些网友坐不住了,“胃口可真好,这就是医者仁心吗?”“急救车上吃东西,还救人不救了?”而反驳这类声音的评论也不少。

假如不考虑“前情”与“后续”,只看瞬时画面,在救护车内对着危重患者吃东西,确实有些欠妥。网友站在道德层面给予提醒和批评,有他们自认为正确的道理。但相关画面并非静态的,事情有前因后果,若结合这些因素来思考,就会认为这样的批评不仅毫无道理,且对当事医务人员过于严苛。

面对质疑,当事医生回应称,这是一次往返420公里的紧张救援,且患者病情危重,一刻都不能耽搁,近7个小时的奔波和救援,医务人员体力消耗很大,早已饥肠辘辘。

“时间不允许,停车吃饭更是不可能”,在当时处境下,涉事医生从超市快速购买食品和水,在车上将就着吃几口,也是不得已的稳妥选择。

是褒是贬,身处现场的家属最有发言权,“网友不该这样误解他们,他们是救我父亲命的人,他们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

但不苛责医生,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患者家属的善解人意、仗义直言上。从现实来看,由于不了解内情,仅凭少许图片就指责医务人员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医生群体的工作直面生死,现实中我们很容易陷入对他们救死扶伤行为的感动中,但与之相对的,是很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道德指责。

不久前,一名医生连做4小时手术导致体力不支,因为抽空喝了几口葡萄糖,也被一些网友质疑“钱由谁出”。

质疑本身并无不妥,很多网民也并不知道,医生的这类“消费”一般会当成科室的损耗,计入科室的正常开销当中,并不会算到患者头上。但某些网民不问医生为何要“豪饮”葡萄糖,只问“费用承担问题”,虽然不是大过,但也会让人觉得寒心。

进一步而言,这种“苛求”看似细微,但反映到诊疗效果方面,往往会成为医患矛盾的一大引线。比如,某些患者容易用等价交换的市场思维来评估医疗行为,一旦出现不良后果、人财两空等现象就难以接受,认为医生没有尽到应尽责任。

这并非剥夺舆论对医生群体、医疗行业进行社会监督的权利,只不过,监督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为人文关怀预留空间,不能在没有太多凭据的情况下挥起道德大棒,变成对医生群体的吹毛求疵。

这也需要我们回归理性、回到常识:把医生当人来理解,毕竟“医生是人,不是神”,别把过多的道德期待加到医生身上。

在此之外,也要从制度建设和管理上解决医生过劳的现象。拿长途转运患者和长时间做手术等医疗行为而言,医务人员的吃饭如厕等问题,的确应得到更好保障,这需要医院方面将管理工作用人性化、专业化的标准来严格要求,用细致的服务最大程度满足医生的需求。比如在医生排班或临时分派任务时,考虑人的生理极限,若条件允许,应在此基础之上注重改善医生的工作环境;包括医生的正当休息权等基本权利,都应尽量得到保障。

说到底,医患互信不能靠“苛求”,而是要靠相互体谅。医护人员是为了救人而“豪饮”葡萄糖、在救护车吃香蕉,某些人就别拿着键盘对他们扔“道德飞矢”了。

□罗志华

责任编辑:卢书敏 CN069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