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最强降雨 北京的下凹桥是怎么扛住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8-13 10:16:58
A+ A-

原标题:面对最强降雨,北京的下凹桥是怎么扛住的?

凌晨3点37分,北京市政路桥养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处养护管理部部长蔡惠民在微信群里发送了一条消息:“泵站人员撤吧”。丁各庄应急保障站段长何鑫半个小时后回复:“收到”。

在这次大雨中,下凹深度超过4米的通州丁各庄桥、左安门桥等大多数下凹桥都扛住了。记者走访发现,经过之前的改造,不少下凹式立交桥不仅摆脱了雨天积水的困境,还有了更大的改变。

这个变化来自于看不见的地下——很多立交桥下都增建或者扩建了调蓄池,含有很多杂物、比较脏的初期雨水都被转入污水管道,而不再排放到附近河流。

改造

雨水收集能力增加20%

因为上方有通燕高速和京秦铁路,东六环外的丁各庄桥有将近5米的下凹路面。13公里多长的通怀路上,只有这一个下凹桥区,这里也是附近小区、村镇、道路的最低点。

虽然附近有过泵站,但是因为这些年道路硬化面积逐渐增多,附近几个村镇的雨水都会往这里流,每次一下雨就会在桥区附近的路面上形成径流,继而出现积水。“2016年到2018年都有积水,我记得2017年在泵站改造之前,有一次积水的深度曾经达到80厘米。”蔡惠民回忆说。

丁各庄桥的改造在2018年底基本完成,扛住了2019年数次急性局地暴雨,不再有积水。

“去年有那么两三次,每小时的雨量超过40毫米了,我们都在桥下值守,看着水哗哗地往桥下流,好在都被我们的雨水管道‘收’走了,都没启动主泵抽水。”

这种改变首先来自桥区增设的雨水箅子,水箅子从桥区附近的高处开始,每5个一组,到了桥下,更是连成了线,整个桥区的水箅子有60多组,超过300个。

“汛期前全部清淘干净,我们养护班组几乎每天都会过来进行清理。”蔡惠民介绍,雨水箅子下的管道直接接入泵站内新建蓄水池内,蓄水池分为两部分,大池容量是2500立方米,小池容量700立方米,蓄水池的顶部比桥底的雨水管道还要再低5米多,依靠水位落差,即便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不用泵,这个小池就能“吃下”一个小时的雨量。

在丁各庄桥区,记者还发现东西两侧的路缘石跟别处不同,从远处看有点像连拱桥。凑近了能看到路侧人行道下,最内层的路缘石立面都被掏空了一半,形成了拱门形,雨水箅子和路缘石中间就留下了一掌宽的空间。

说起这小玄机的大用处,蔡惠民特别骄傲:“即便有雨水箅子,往下流的雨水如果流速过快,也会流走大部分。路侧一般都会比路中间低一点儿,雨水容易往路侧汇集,增加了这个小拱门,收水能力至少提高了20%!”

蔡惠民介绍,这些拱门形路缘石都是正常石材经过裁切出来的,拱形的长度和高度都经过了设计院的多次推算,“要考虑承重力,不能往里切得太宽,以免承载力不足,也不能太小,不足以收集更多雨水。”

同样的设计还用在了左安门桥区。左安门桥的下凹深度4.4米,整个桥区原来只有131个雨水口,如今增加到了313个,增加的大多数都在桥下,南北两侧路边各有20多米长的连箅,这些连箅所在的路缘石也全都是拱门形,北京排水集团第一管网运营分公司设备部部长谢阁新直接把这些拱门石称为“立箅”,“在增加前端雨水收集上立了大功。”

调蓄

初期脏雨水不再进河流

依靠增加和改进雨水箅子、疏通管道等方式,提升了前端收水能力减少了桥区积水情况后,很多立交桥区还进行了后端调蓄抽升系统的改造。除了提升下凹桥区整体应对强降雨能力外,这个改造还达到有效拦蓄初期雨水,改善水环境的目的。

“初期的雨水还是比较脏的,水中污染物比较多,之前都是通过水泵直接打到旁边护城河里,如今我们新建了调蓄池,前期雨水都是收集到初期池内,雨后再通过水泵打到污水管网,不再排入护城河了。”

谢阁新介绍,这个调蓄池就建在左安门桥北侧,具备两种调蓄功能。一种是初期雨水的拦蓄,前期降雨在15毫米以下时,雨水在重力流作用下,直接进入容量接近2000立方米的初期池。“左安门桥的汇水面积是5.44公顷,降雨15毫米以下时,雨水量略低于这个容量。”

当初期池满了之后,闸门会自动关闭,雨水通过三通管进入泵前池,在这里首先经过格栅,塑料袋、杂草枯枝等杂物会被格栅拦截住,相对清洁的雨水会进入泵站,泵站内的3台水泵会根据水位高低而依次启动,直接将水排入护城河。“之前3台水泵的抽成能力是每秒1.26立方米,如今已经提高到2.61立方米。”

即便出现了水泵全打开后,泵站水位还在上涨的情况,工作人员也早有准备。“我们留有溢流方孔,当水位上涨到一定液位后,会溢流到调蓄池,那个容量达到了6000立方米,这也就是调蓄池的第二个功能,消峰调蓄,足以应对极端天气。”

谢阁新告诉记者,截止到目前,今年初期池内的蓄水量已经达到了2500立方米,之前他们测算过初期雨水的污染物浓度,每方初期雨水中含悬浮物230毫克左右,“以今年的数字来计算,左安门桥区相当于减排悬浮物575千克,明显改善了雨后河道的水环境。”

丁各庄桥积水改造工程同样考虑了环保问题,扩容后的蓄水池也分为小池和大池。三条主管线中,一条通向小池,初期雨水首先汇集进小池,排入污水管线;另外两条管线通向大池,干净的雨水进入大池,再利用水泵加压打入一公里外的减河,“通入减河内的管线是单向阀门,即便减河水满了,也不会倒灌。”

监控

积水预警只需两秒时间

这几年,北京市要求下凹式立交桥区积水达27厘米时必须封闭交通。每到下雨时,下凹式立交桥下都有工作人员值守。7月底,养护集团在丁各庄桥下安装了一套智能系统,用电子眼代替人工来监控水位,提前预警。

“下大雨的时候,人眼目测还是不够精准。”在丁各庄桥下,蔡惠民指着桥下的电子眼向记者介绍,这套装置的后台放在养护集团值班室,同时在工程处的几名值守人员手机上开放了端口。电子眼24小时对准路侧的积水标志杆,平时不下雨的时候,30秒成像一次,到下雨的时候,可以两秒成像一次,每次成像后台系统都会自动给出分析,当发现水位到达预警线后,后台会立即发出警报。

蔡惠民说,在开通前进行遮挡测试的时候,这个智能系统的表现让人非常满意,“水位线到预警线后,后台2秒钟就响起了警报,同时弹出窗口提示。我们几个人的手机也响起了报警声,还收到了多次报警信息。”

目前,养护集团在通州区丁各庄桥和顺义区白马路2号桥两个桥下安装了这个系统,也刚刚投入使用,“先做个试点,效果好再进行推广。”

除了这套智能系统之外,为了减少附近积水,养护集团还在丁各庄桥下配备了一台外号“龙吸水”的大型抽水车,车内有一组水泵,自带入水管、出水管,可以直接连雨水管线。“这个车可以自己发电工作8个小时,之后还可以外接发电机继续工作。水泵每个小时的抽水量可以达到1500立方米,附近潞城、张家湾村等区域路面、小区里如果有积水,都可以用这个这台‘龙吸水’搞定。”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