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现3个鼠疫疫点 未发现因草原旅游感染情况

央视新闻 2020-07-08 07:32:25
A+ A-

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草原旅游景区疫情防控情况及措施进行通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内蒙古已发现3个鼠疫疫点,15名密切接触者已实施居家医学隔离观察,至今尚未发现因草原旅游而感染或传播鼠疫、新冠肺炎的情况。

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伏瑞锋介绍,目前检出鼠疫菌的3个疫点中,1个为确诊患者所在地乌拉特中旗温更镇。这个疫点在6月18日发现4只自毙鼠,后判定为疫鼠。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资料看,患者日常生活以草场放牧为主,一直在该疫点附近生产生活。患者自述发病前10天未接触鼠疫患者或发热患者,未剥食过野生动物,未接触过死动物和死鼠。

此前,内蒙古卫生健康委于7月5日凌晨接到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报告,乌拉特中旗收治的一位患者被判定为腺鼠疫疑似病例,典型症状为发热,右侧大腿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且有压痛;7月5日下午,经内蒙古综合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并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确诊为腺鼠疫。截至7月6日,确诊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均正常,饮食、精神、睡眠较前好转,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目前,已对确诊患者的15名密切接触者全部实施了居家医学隔离观察措施,同时对疫点进行消杀。截至目前,疫区处理面积达3.6平方公里,累计踏查671.8平方公里,防治面积约3.7万亩,密切接触人员中均未出现异常症状。

疫情发生后,乌拉特中旗紧急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应急响应和Ⅲ级防控预警,自7月5日发布起持续至2020年底。相关部门在此提醒计划赴草原旅游的游客:

一、做好旅游规划,对划定为鼠疫疫点、疫区的草原区域不列为旅游目的地。

二、要严格做到“三不三报”,即:不私自捕猎鼠、獭、兔等可能的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以及产品出疫区。同时,看到病死的老鼠、旱獭、野兔等动物,见到疑似鼠疫病人,以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时,要立即向当地疾控机构或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三、当自己或随行人员在草原游玩期间,或在接触草原、接触疫源动物、被昆虫叮咬后,或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等疑似症状时,一定要立即报告所在地疾控中心,或立即前往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被世卫组织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在中国也被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鼠疫的可怕之处有两点:

第一,鼠疫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尤其是肺鼠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高达30%-100%。鼠疫的潜伏期比较短,一般为1-6天,但是个别病例可达8-9天。

第二,鼠疫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野生动物中流行,进入鼠疫疫源地就会有被感染的风险存在。

鼠疫如何传播?

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是由啮齿动物和蚤类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

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纠正一个误区:

鼠疫不仅是老鼠传播的,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最为常见。

内蒙古发现3个鼠疫疫点 未发现因草原旅游感染情况

旱獭(也叫土拨鼠)也会传播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鼠疫症状如何?

潜伏期短,开始时发热畏寒头痛等

鼠疫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潜伏期较短,约为1~4天。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尤其是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病死率很高。

责任编辑:闫宪宝 CN066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