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一支行长外逃22年终落网 栖身寺庙卖腌菜为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2020-06-12 10:16:24
A+ A-

中行一支行长外逃22年终落网 栖身寺庙卖腌菜为生

中行一支行长外逃22年终落网 栖身寺庙卖腌菜为生

原标题:从身份证寻丝觅迹 潜逃22年职务犯罪嫌疑人终归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本委决定对张德友采取留置措施……”8月21日凌晨1点多,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外逃22年重大职务犯罪嫌疑人,原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官渡支行行长张德友被带下航班舷梯,昆明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向其宣读留置决定。

张德友,男,1954年5月出生,吉林榆树人,1988年5月转业分配入中国银行昆明分行。1996年至1997期间,张德友涉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巨额资金给他人使用,于1998年9月9日被立案侦查。

  外逃数载无讯息 一张身份证寻丝觅迹

时光追溯至1997年11月。时任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官渡支行行长的张德友一如往常来到单位,收拾好办公桌,向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1998年8月,原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接到中国银行昆明分行举报,反映张德友有涉嫌挪用公款犯罪嫌疑,但此时的张德友早已隐匿踪迹,下落不明。

2015年4月,中央追逃办启动“天网行动”,张德友被列入中央追逃办追逃对象名单,其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恶劣,昆明市有关部门多方搜查取证,但受当时条件所限,所获甚少。多年来,张德友杳无音信,致使该案始终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监察体制改革后,该案从市检察院全案移送至市监委,并被云南省纪委监委和省追逃办列为重点督办案件。昆明市纪委监委在省纪委监委指导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昆明市2019年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方案》,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对外逃人员张德友开展追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追逃工作专班,对该案再次展开调查。

“我们手里仅有他藏匿前的身份证信息,近乎‘零线索’,追逃如同大海捞针。”专班工作人员说,“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张德友是否还存活。”

工作专班抱着绝不放过蛛丝马迹的心态,认真核实张德友的身份信息,发现并没有其身份登记的死亡记录。同时,围绕张德友的家庭、社会关系开展了大量工作,发现张德友与前妻之子的个人信息登记表上仍填写着张德友信息。

“他出逃时,其子仅10岁,但到现在都还记录着父亲的信息,父子之间仍有感情存续,可以初步判断张德友还活着。”专班工作人员欣喜地说道。

此后,为了查明张德友藏匿方向,工作专班调取了张德友档案照片,但由于是20年前已泛黄的老照片,清晰度不高,加上这些年来,嫌疑人体型样貌很可能发生了变化,迟迟未查询到有价值的信息,调查工作进展困难。

  多部门协同作战 监察体制改革制度优势显现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昆明市充分发挥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优势,加大追逃追赃专项协调力度,有效整合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金融机构等部门力量,形成追逃追赃整体合力,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因案施策、因人施策,扎实推进个案攻坚。

2019年7月12日,张德友追逃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追逃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将领导小组更名为“7·12”专案追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调查取证、追逃追赃、综合协调3个工作组职责,分工协作,加大追逃追赃力度。

“我们有什么就查什么,就从这张身份证和老照片入手,织密线索排查‘网’。”“7·12”专案追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态度坚决,“只要还有一丝线索,就一定要追查到底,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鉴于该案件时间跨度久、证据较为分散、基础信息不完整,犯罪嫌疑人极可能已经洗白身份、潜逃出境的实际,市纪委监委依托信息技术保障室,探索运用昆明市智慧监察大数据平台,畅通纪检监察机关与公、检、法等职能部门沟通协作,整合外部数据查询,重新梳理排查基础信息,张德友案随之迎来转机。

通过综合分析研判,最终锁定张德友藏匿地点,顺藤摸瓜获得其近期有从某边境口岸潜入国内的信息,专案小组针对可能出现的若干种情况,及时制定多种预案,“收网”进入倒计时。

  守得云开见月明 归案“落网”终有时

为了不错过抓捕张德友的机会,追逃专班千里迢迢赶赴某边境口岸,全力以赴,严密布“网”,严阵以待。

8月份的边境气温直逼40度,专班人员日夜奋战、风餐露宿,即便在烈日酷暑下汗流浃背也丝毫不敢松懈,但在连续蹲守数日后,仍没有发现张德友踪迹。

“追逃路上不确定因素太多,心理压力远远大过外在艰苦环境的困扰,我们最担心的还是努力会付之东流。”专班人员说,“但我们绝不气馁!”

8月16日,为了调整更新追逃策略,追逃专班返回了昆明,飞机刚落地,就接到电话:“疑似嫌犯张德友出现在某边境口岸”。

还未走出机场,追逃专班便立刻调头,生怕迟疑一秒就会错过抓捕良机,迅速连夜赶回到边境,在相关单位的通力协作下,终于成功抓获潜回国内的张德友。

“你是张德友吗?”专班工作人员亮明身份后问道。

“是的,我是张德友。”没有半点迟疑,张德友如释重负似地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知道我们为什么找你吗?”专班工作人员说。

“知道,应该是我在原单位的违法问题。”张德友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幕,低头小声说道:“我知道这一天总是要到的,你们来了,我也终于解脱了。”

原来,案发后,张德友潜逃至东南亚某国,为了不暴露行踪,隐藏了真实身份,东躲西藏,栖身寺庙,不敢与家人直接联系,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两鬓斑白思乡切,也无法与家人团聚,备受煎熬。

“逃亡在外的日子不好过,惶惶度日如惊弓之鸟,我真不应该幻想躲过处罚,迟迟不归案,悔不当初呀……”22年的逃亡让本应在花甲之年享天伦之乐的张德友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张德友的归案,得益于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优势,也是推动执纪执法贯通的有效实践,更加坚定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态度和决心。

“潜逃者一日不归,追逃一刻不止。”昆明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一体推进追逃防逃追赃工作,筑牢防逃堤坝、强化威慑震慑,着力构建不敢逃、不能逃、不想逃的体制机制。

外逃22年原行长:藏身寺庙卖腌菜,用502胶粘牙套……

近日,云南卫视播出专题片《“天网”下终结的漫漫逃亡路》,出逃22年的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官渡支行原行长张德友这样说道。

据昆明市党风廉政网2019年8月21日消息,当日凌晨1点多,潜逃22年之久、涉案金额巨大的外逃人员张德友被成功抓捕归案。1996年至1997期间,张德友涉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巨额资金给他人使用。1997年11月,张德友递交辞职报告,下落不明。1998年9月,张德友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昆明市检察院立案侦查。2015年4月,“天网行动”启动后,张德友被列为中央追逃办追逃名单。

“银行精英”让民间借贷“傍”上国有银行

据该专题片介绍,张德友,男,1954年5月生,吉林榆树人,1974年2月应征入伍,1988年5月转业进入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工作,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昆明分行电脑处处长、官渡支行行长、高新支行代理行长等职务。

1995年,从中国银行省分行电脑处处长一职调任官渡支行行长,担任“一把手”的张德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履新不久,各路老板就蜂拥而至,投其所好想与他搞好关系。张德友也片面地认为,要完成银行存贷任务,要有成绩,必须与这些老板广交朋友。

此时,在云南经营3家公司,涉足矿产、娱乐、建材等行业的老板王小平找人搭线,结识了张德友。张德友认为王小平有实力有资金,对自己大有帮助,王小平的各种邀约他来者不拒。双方各怀目的、一拍即合。

王小平:我请他吃喝玩乐、出入高档会所,感觉张德友很讲义气,为人处事也很大胆。

觥筹交错间,双方的“友情”迅速升温。王小平乘机提出:他经人介绍,要从外省某金融机构贷款1500万元,但为规避风险,借款方不同意直接把钱借给自己公司,要找一家当地的银行作为“桥梁”,希望张德友能提供帮助。

作为一名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银行支行长,张德友很清楚银行业的明文规定:支行因为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没有向其它金融机构拆借资金的权力,更不允许将拆借来的资金以“体外循环”的方式借给他人。然而,此时的张德友早已视王小平为“铁哥们”,银行的相关规定、金融的高风险预警都被忘之脑后,他欣然答应了王小平的要求。

在张德友的违规运作下,该省外金融机构的资金直接进入到了王小平公司的账户上。一段时间后,该公司在无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手续的情况下,与官渡支行补签了贷款协议。就这样,这笔借款的风险移花接木转嫁给了官渡支行。

事后,张德友获得了足够分量的“回报”,拿取了巨额的贿赂。尝到甜头的张德友利令智昏,继续如法炮制,不遗余力为王小平等老板充当筹措资金的“桥梁”,让民间借贷“傍”上了国有银行。在他担任官渡支行行长期间,官渡支行不良贷款的比率大幅增长。

  外逃22年:栖身寺庙卖腌菜

1997年初,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在查账时,发现了官渡支行私自拆借资金的问题。在发现张德友涉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巨额资金给他人使用后,昆明分行及时调整了他的岗位。

惶恐之下,张德友开始向老板们追讨资金。但此时双方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些老板们握有张德友受贿的把柄,压根不想把到手的利益吐出来,面对追讨资金的张德友态度或冷漠、或傲慢,和他“打太极”玩“失踪”,他这才意识到,这些所谓“铁哥们”的友谊背后全是陷阱和算计。

1997年11月,中国银行昆明分行收发室收到一封没有邮戳的信件,打开一看,原来是时任高新支行代理行长张德友的辞职报告。

收到辞职信后,昆明分行向市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举报了这一问题线索,但此时,张德友早已销声匿迹,人间“蒸发”。

原来,自知纸包不住火,穷途末路的张德友选择了出逃。他把父亲送到妹妹处,并与妻子协议离了婚。那份辞职报告是他提前写好后交给了一位朋友,让他过几天帮忙送到中国银行昆明分行的收发室。

自认为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张德友带上3万元钱出逃了,这一逃就是22年。

辗转到达东南亚某国后,张德友办了当地的假身份证,由于语言不通、身份敏感,他不敢外出活动,只能选择栖身寺庙。

据张德友自述,寺庙的环境十分简陋,他只能靠在寺中种点菜卖腌菜和做些素食料理的收入勉强生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甚至要以教徒赠送的食物果腹,日子极为凄苦。

张德友:我是犯罪了逃到别的国家,所以很小心。整天都惶恐不安,不敢说话。

  落网:希望办案人员给他502胶水黏粘牙套

2015年4月,中央追逃办启动“天网行动”,因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张德友被列入中央追逃办追逃对象名单。

办案人员王微:(专班成立时)我们手里仅有他藏匿前的身份信息,近乎“零线索”,追逃如同大海捞针。

通过海量数据比对和综合研判,工作专班最终锁定了张德友的藏匿地点,顺藤摸瓜,获取其将使用虚假身份于2019年8月某时从某边境口岸潜入国内的消息。

2019年8月,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某边境口岸,张网以待的专案人员迅速控制了犯罪嫌疑人。

经进一步身份验证,确认这位头发花白、面容消瘦的老人就是“消失”已久的张德友。

8月21日凌晨1点多,飞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东航MU5976航班徐徐降落,张德友被带下舷梯。

中行一支行长外逃22年终落网 栖身寺庙卖腌菜为生

中行一支行长外逃22年终落网 栖身寺庙卖腌菜为生

张德友归案后,留置期间,因上了年纪,张德友的部分牙套脱落,他希望办案人员给他一些502胶水黏粘牙套,并说他在国外的时候就是这么处理的,办案人员闻所未闻,马上安排带他就医治疗。

走下押解车时,张德友看到了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看到了医院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再次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越发对当初一逃了之的行为悔恨连连。

张德友:回来以后,很感恩,就像犯错离家出走的孩子,终于回家了,回到了父母身边。

目前,张德友案地调查正有条不紊推进中,工作专班已追回大量涉案资金,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