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允许2万个流动商贩经营点 就业人数将增加10万以上

新华网 2020-06-05 11:12:22
A+ A-

6月2日,市民在成都市太平园中三路临时占道摊点选购食品。新华社发(胥冰洁摄)

新华社成都6月4日电题: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成都地摊经济观察之一

新华社记者李倩薇

一排绿色“地毯”、20个固定摊位、每个摊位摆有一个黄色号牌……记者2日在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太平园中三路看到,近百米长的绿色“地毯”上,售卖水果、凉粉凉面、煎饼、卤菜的摊位整齐排开。

在“地毯”的一端,刘凤莲的水果摊不时有人光顾。“我没什么其他技能,又租不起门面,就摆摊卖水果。之前一直和城管‘打游击’,收入不稳定,压力好大,现在心里踏实多了。”刘凤莲和老公靠着卖水果养活一家6口,允许摆摊后,现在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比之前增加了1000多元。

“这条路临近地铁站,附近的写字楼有近500家公司,1万余名员工,人流量大。”武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刘自强告诉记者,因为有需求、有生意,之前不允许摆摊时,这里也有摊贩聚集,管理难度很大,也容易产生矛盾。

这是6月2日在成都市太平园中三路拍摄的临时占道摊点。新华社发(胥冰洁摄)

今年3月15日,成都市出台文件,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占道促销……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同时,临时占道经营需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工作。

这一政策出台后,当地开始一步步探索如何在为流动摊贩“松绑”之余让他们规范经营。

“之前我们发现摊主走后地面油污不好清洗,近期我们就定做了一批塑料地毯免费发放给摊主,他们每天带回家清洗。”簇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正国说,想要在该处摆摊的商贩,要到街道办进行实名备案,学习相关法规并签订经营承诺书后便可发放临时占道经营证,食品加工的还需办理健康证。临时占道经营证根据不同时段标记为3个颜色,早市是绿色证,午市是黄色证,夜市是蓝色证。

“目前这20个摊位共有47个摊主在不同时段出摊,其中9位摊主是困难户。摊位实现了定时、定点、定人后,更能规范经营。”刘自强说。

6月2日,商家在成都市太平园中三路临时占道摊点上准备食品。新华社发(胥冰洁摄)

记者从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3日中午,在成都高新区天府二街蜀都中心楼下,一排美观的花台后面,沿街店铺将桌椅摆出来,客人们在室外就餐、喝咖啡,十分热闹。

“室外空气清新,环境宽松,客人都喜欢坐外面。”一家面馆的老板王斌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面馆停业一个多月,亏损了近四万元。“允许外摆后我们生意好了很多,现在除了周末,每天营业额有5000元左右。”

记者看到,王斌的面馆位于拐角处,用花台包围的室外区域放置了13张桌子,前来就餐的客人很快就坐满了。“现在生意忙,店里又多招了4名员工,也为缓解就业压力尽一点力。”王斌说。

6月2日,市民在成都市黉门街一处临时占道摊点选购糕点。新华社记者李倩薇摄

五月中旬以来,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在街口设置了九个“天府集市”大棚,为有摆摊需求的水果、茶叶、点心等经营者提供免费场地。

“一些商贩受疫情影响而关门,天府集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创收场地,申请人要提供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材料,保障商品质量。”黉门街社区工作人员方辉雄说。

在一家卖香酥饼的摊位上,摊主白小虎把公司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摆在旁边,“我是公司的销售人员,疫情以来公司效益不好,鼓励我们想办法应对危机”。

王阿姨是附近的居民,2日下午,她在白小虎摊位上买了些点心,“他们证照齐全,对我们来说买得方便又放心”。

白小虎说,今年前两个月疫情严重时,他只拿到了2000元的底薪,出摊以来,他5月份的收入有5000多元,“作为从外地来成都工作的年轻人,现在我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

(原题为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成都地摊经济观察之一)

相关新闻

新华社成都6月4日电 题:“精细化治理”玩转“马路上的生计”——成都地摊经济观察之二

新华社记者刘坤、李倩薇

“听说社区设置了固定摊点以后,我立马就去申请入驻。现在天气渐热,我的水果摊生意越来越好。”家住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普河社区的邹礼春说。

邹礼春和丈夫在春节前辞去了原来工厂的工作,没想到一场疫情,让他们的谋生之路变得艰难起来。

普河社区紧邻新都工业东区,流动人口近5000人,占社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自发形成的流动商贩曾是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

今年3月15日,成都市出台“五允许一坚持”政策后,普河社区决定开设190多个摊点,给商贩们提供固定摊点,同时也解决工业区内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成都,分布在街头巷尾的小摊小贩,在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把这种“接地气”的经营活动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缝对接。尤其是夏日夜间经济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让成都的“烟火气”成色十足。

成都市民柳守芳说:“很久不见的夜市又出现了,买东西讨价还价让我觉得很有生活的味道;很久不见的冷淡杯也出现了,晚上在路边摊喝上一杯冰啤酒,吃上一口麻辣小龙虾,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据支付宝数据,最近一个月来,成都平均每天新增2000人在支付宝开通收钱码,用于做小本生意。“相较于今年春节前两周,这个数量增加了80%以上,在大中型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一。”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说。

在2个多月的实践基础上,成都市于5月28日出台“升级版”政策,进一步规范“马路经济”,提出“八项机制”,明确了摊点在哪儿摆、何时摆、怎么摆、市民出现投诉怎么办等具体办法,以制度化的方式找到治理城市与方便群众的平衡点。

成都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刘践说,针对前期流动摊贩影响环境卫生的情况,成都建立了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从事食品销售的经营者,必须实行“一桌一垃圾桶”,确保地面无白色垃圾和餐厨垃圾。

而针对前期占道经营中一些点位出现的噪音、油烟扰民现象以及食品安全等隐患,成都市加大监管力度,由城管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管和现场快速处置机制,并常态化排查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商家也自觉参与到规范经营的行动中来。记者在武侯区黉门街社区了解到,在社区指导下,附近商户已经成立商家联盟。在成都城管新政出台后,社区和商家联盟统一安装了雨棚、放置了花箱、制作了店招,每周请专人清洗地面,大家互相监督,共同维护优美的环境。其中一家店主姜韩说:“这个政策很好,我们当然也要积极配合。现在生意好得很,日营业额比去年这个时候翻了一番。”

“虽说现在工作量比之前大了不少,但城管和摊贩、商家不再是对立的关系。”成都市武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秩序保障科科长胡联江感慨,“现在,大家会很自觉地配合,主动维护街道秩序,我们的工作也就好做多了。”

为了更好地规范经营行为,提升市民满意度,对于经营者,成都正在建立“三单制”警示机制,第一次违规会发放“粉色”宣传单;第二次违规予以教育提醒,发放“黄色”提醒单;第三次违规予以容错纠错,将发放“白色”行政处罚告知单。

其中,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就是规范经营行为的重要环节。摊位的安排上坚持“一街一策、一点一策”的原则,例如,离居民区近的点位,不能设置油烟大、噪音大的摊位;还要避免“同业不公平竞争”,水果摊不能摆在水果店的旁边等。

“总体来看,这次为马路经济‘松绑’,增就业、促消费的效果超出预期,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刘践说,放活地摊经济考验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相信机制逐步理顺以后,城市管理会越来越顺畅,地摊经济会越来越有活力。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