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计划遭质疑:受资助者中出现男生 官方回应

北京晚报 2019-12-19 15:33:17
A+ A-

春蕾计划遭质疑

春蕾计划遭质疑

原标题:面向女生的“春蕾计划”资助男生遭质疑!先别急扣“诈捐”的帽子

这两天,旨在帮助贫困女孩的“春蕾计划”陷入争议,因为有人发现受资助者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男生,一时间议论四起甚至还有人质疑“诈捐”。

随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作出解释,表示考虑到“当地贫困家庭男生也亟需帮助”,在保证大多数受助者为女生的前提下,今年资助了部分男生。

据悉,该计划2019年批次资助的1267名高中生中,有453名为男生。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 相关回复如下:

“春蕾一帮一助学”项目本批次资助的1267名高中生中,有453名为男生。

原因如下:该项目在该网络公益平台筹款之初,资金全部资助贫困女生。

但在今年项目执行过程中,有部分极度贫困地区学校老师向我会工作人员反馈,当地贫困家庭男生也亟需帮助,希望该项目施以援手。

综合考虑我会为儿童谋福祉的宗旨,以及助力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该项目在保证大多数受助者为女生的前提下,开始资助部分男生。

 网友质疑的受助学校为四川凉山州昭觉民族中学,该校提供的100名受助学生名单里有47名男生。

据核查了解,该地属于脱贫攻坚任务最为艰巨的“三区三州”地区,该校老师在申报受助学生名单前向我方申请,该校部分男生家庭非常困难且学习愿望强烈,希望纳入项目资助范围。

考虑该校符合资助条件的女生已全部纳入项目资助范围,项目工作人员采纳了学校建议。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1989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显示,当年有480万7-14岁学龄儿童由于家庭贫困不能入学,其中女童占比达83%。

同年,由全国妇联指导、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旨在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公益项目——“春蕾计划”开始实施。

30年间,这一专项计划极大激发了公众爱心,帮助了无数女孩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春蕾计划遭质疑

春蕾计划遭质疑

而随着社会进步,“春蕾计划”的内涵与形式也在不断更新。

资助对象从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女童,拓展到高中、大学阶段;

助学之外,针对性侵女童案高发现象,启动“护蕾行动”;

帮助高中女生缓解心理焦虑,开展“春蕾陪伴”……

而上述更新始终没有跳出性别界限,视角始终是在关注女孩。

从这个角度讲,资助男生确与其宗旨及专款专用的标准不符,也有悖一些捐助者的初衷。

再加上事先没有对破例之举明确公示、特别提醒,舆论质疑在所难免。

相关操作是否违规,当然可以进一步调查。

但也要看到,这一计划的初衷虽是资助女童,价值内核却是对困难儿童群体的关怀。

只因性别因素,就扣上“诈捐”的帽子并不太妥。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春蕾计划”面临的情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30年前,由于社会观念、男女比例等因素,因贫失学的孩子中女生比例很高。

而今天,这样的状况已得到极大改观,在实践过程中更有不少深度贫困地区学校老师屡屡反映,很多贫困家庭的男孩也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就学之困。

当此之时,心有不忍、伸出援手,初衷是好的。

对相关组织来说,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操作方式。

在资助之前,对看到的新问题、听到的新呼声、想到的新方案有没有提前做好宣传和解释,有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和论证,有没有做到百分百尊重捐助者意愿。

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凭自己主观判断随意调整,不然只会徒生误解,好心办了坏事。

“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一次又一次汇集着社会爱心,造福了一代又一代人。

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能量满满,让人欣喜。

但在纷繁的社会背景下,爱心、同理心、正义感也常被一些误解、谣言及骗局所消解。

面对网络上满天飞的各种信息,公示、回应稍不及时,都会使自己的公信力大大折损,陷入亡羊补牢的被动局面。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升,人们献爱心不再是“一捐了之”,而是渴望得知自己的钱物有没有“用对、用好、用尽”。

这就要求公益慈善组织必须明晰办事流程,提升交流沟通能力,扎扎实实修好公开透明这一课。

这是一种行业监督机制,更是满足公众知情权、呵护好公众情感的必要之举。

有意识、有监管、有保障,多措并举,给每一分善款配上“安全锁”,公众的爱心才能走得更长远,社会心态才能更热乎。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