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更新用户协议:增“删除”功能 无法真正免责

新浪科技 2019-09-06 10:32:29
A+ A-

ZAO更新用户协议:增“删除”功能 无法完全免责

ZAO更新用户协议:增“删除”功能 无法真正免责

原标题:隐私安全遭质疑:ZAO修改用户协议 新增“删除”功能

新浪科技讯 8月31日晚间消息,昨晚,一款名为“ZAO”的换脸软件在朋友圈刷屏,不过,在一夜刷屏之后,ZAO的用户协议条款却引发网友争议,部分人呼吁大家不要盲目跟风。

新浪科技再次查询ZAO用户协议发现,ZAO修改了其用户协议内容,在用户协议的开头部分增加了“特别提示”。除此之外,最具争议的用户协议第六条有明显更改。

特别提示内容显示,“您基于本协议及您使用“ZAO”的相关服务而授权给“ZAO”的相关内容(您上传的短视频及您的人脸等),“ZAO”仅限用于为您提供上传/发布短视频以及利用技术对平台上的短视频进行局部修改生成新的短视频的服务,相关的内容将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留在“ZAO”上,除非为了改善“ZAO”为您提供的服务或另行取得您的再次同意,否则“ZAO”不会以任何其他形式或目的使用上述内容。

除此之外,新浪科技发现,ZAO用户协议的第六条也做了相应修改,疑似回应用户对其隐私泄露质疑。

之前的用户协议第六条内容显示,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对比用户协议修改前后,能明显发现ZAO旧版用户协议第6条第2款中,要求用户须授予 ZAO“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的内容,目前已被删除。

对于网友提出的隐私安全顾虑,韬安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王军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用户本身是基于用户协议确认、同意把自己的肖像授权用于这种AI换脸技术的使用和传播,“我倒觉得这种所谓的用户隐私权不是大的问题,主要还是涉及影像本身的著作权,以及公众人物肖相权的侵权问题。”

王军告诉新浪科技,在他看来,ZAO的这个用户协议(修改前协议)本身有诸多的试图责任转嫁、责任规避、责任豁免,或者是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地方。

ZAO更新用户协议:增“删除”功能 无法完全免责

ZAO更新用户协议:增“删除”功能 无法真正免责

“首先,它想实现的目的是,帮用户实现明星或者影视人物角色的换脸,那么相关素材来源的合法性,以及著作权的授权,应当由用户自行解决,否则由此引发的所有法律责任是由用户自行承担的。”王军表示,也就是说,一旦有明星、版权方或者明星的肖像权利人,对于相关的换脸行为,或者换脸之后的视频传播行为,进行法律追究的话,ZAO是试图转嫁或者规避责任的。

但事实上,王军认为,如果真的有肖像权利人进行追究的话,这种内部的用户协议是无法对抗相关权利人的。因为这样的换脸行为有可能会侵害视频或者影视作品著作权,以及作品中演员的肖像权。

所以,这样的“霸王”条款表述,是无法真正在法律上豁免平台方所承担的责任的。

人民日报:换脸好玩,可不要瞎“ZAO”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这几天,朋友圈里忽然冒出来很多“明星”,从李现、蔡徐坤到尼克杨、迪卡普里奥,经典视频片段中演员的身形没变,面容却替换成了朋友的模样。此前,我们讨论过AI换脸技术的运用场景和风险(AI换脸:演技不够,技术来凑?),受党报评论君的邀请,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这件事。

原来,大家纷纷使用了一款名叫“ZAO”的爆款应用。从《延禧攻略》《武林外传》等国产热门电视剧,到石原里美、花泽香菜等海外流量担当,只需用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自拍一张,通过验证后稍等片刻,镜头前的你便可化身剧中人,或是换装“明星”,或与“爱豆”同台,出演天下好戏。

这几年,在线美颜、换脸变装的游戏屡见不鲜。从给照片加上贴纸特效的Faceu脸萌、预览你老后模样的FaceApp,再到上传照片在线试衣的穿搭类应用、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的“军装照”H5……乘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东风,“给自拍加些花样”的便捷性、趣味性和仿真度越来越高。这次“ZAO”的突围,则是因为突破了静态图片的限制,将换脸带入更加“真实”的视频动画。

ZAO更新用户协议:增“删除”功能 无法完全免责

ZAO更新用户协议:增“删除”功能 无法真正免责

当然,AI视频换脸也并非全新的发明。2年前,一个名为“DeepFakes”的外国网友制作了一批明星换脸视频,引发网络热议。因为涉及成人内容,这个账号被迅速封杀,但“DeepFakes”却公开了所有代码,让任何人都有机会使用和改进这项技术。有专家说,相比于两年前必须输入视频才能换脸,“ZAO”的算法更加先进,一幅图片的信息量便能实现功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技术的产业化层面,中国公司已经走在了前面。

对你我而言,哪款产品能火多久或许没这么重要,新技术中可能存在哪些风险更值得深思也更值得注意。就在“ZAO”爆红后不久,过度搜集用户信息、免费使用用户上传信息、免责声明显示太隐蔽等批评同样引起了大量关注。与“ZAO”生成视频一起刷爆朋友圈的,还有一个关于使用该软件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的截图。尽管随后该软件就修改了用户信息中的相关内容,并发布“特别提示”,但仍不足以打消公众的担忧。正如有评论所说,脸部信息的细节实在是太丰富了,是一种“生物信息”,可以说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带来的影响远比上网时产生的数据信息泄露风险更大。也正因此,上传脸部信息的用户,使用与保存脸部信息的平台,都不能不更加慎重。

尽管目前还没出现“ZAO”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消息,但多一些小心才能多一分安全。今年5月,国家网信办就《App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向社会征求意见,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的关切,值得每个开发者认真对待。说到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取决于相关平台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对用户的尊重程度,以及由此而来的投入力度。可以说,“ZAO”的出现也是一个警示,“换脸”能风靡一时,未来也可能出现基于“虹膜”、基于“指纹”乃至基于“基因”的产品出现。所以,个人信息的搜集需要有底线,个人信息的保护必须有红线。

嵌套在社会结构中的新技术,需要在与各方力量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完善。这意味着我们有必要正视、预判和直面技术伦理与法律风险。当换脸算法更加高明,现有的刷脸支付能否确保万无一失?当剪辑效果更佳逼真,一段视频如何才能眼见为实,如何防止公众人物遭遇假视频?人工智能产业更加繁荣,用“黑科技”哺育“黑产”的链条如何斩断?将这些沙盘推演尽早摆上台面,秉持“最小”与“够用”的原则搜集信息,秉持“最大”与“最紧”的原则保护信息,尽快在技术、市场和规则间寻找可大可久的平衡点,方能为代码注入灵魂,才能最大限度地消弭可能出现的风险,让“ZAO”作终成大作,让技术造福生活。

这正是:

视频换脸趣无穷,登台高歌成巨星。

技术规制平衡处,人面桃花相映红。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