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洛岩体崩塌搜救遭遇高温 暂未发现失联人员

四川在线 2019-08-17 14:56:09
A+ A-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原标题:各方力量全力搜救成昆铁路高位岩体崩塌失联人员 目前暂未发现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何勤华)8月15-16日,成昆铁路凉红站至埃岱站间发生高位岩体崩塌后,各方力量全力搜救17名抢险人员,截止到16日18时左右,暂未发现失联人员。

从甘洛县城出发,往北沿大渡河支流尼日河而下,约8公里,就可到成昆铁路埃岱站。埃岱站距离成都站312公里,是成昆铁路上的四等站。

一路上,被泥石流肆虐的场景不时出现。自今年七月以来,甘洛县遭受了“7.29”“8.3”连续暴雨袭击,造成严重灾害。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成昆铁路沿线区段多次发生水害,三度中断行车,并有人员伤亡或失联。

抢险救援指挥部设在距离现场约一公里的某公司内,上午一早,指挥部人员在这里集中。

事发区间位于埃岱2号和埃岱3号隧道之间,有一涵洞相连,近期一直处于反复抢险施工的状态。

山体崩塌发生时,抢险人员正在这里进行清淤抢险作业。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记者当天中午赶至崩塌现场,这里处于尼日河干热河谷地带,河流两侧是高山,坡陡,道路狭窄。在一些山坡上,山体崩塌的痕迹清晰可见。

这里气温偏高,烈日暴晒。虽然晴朗天气对搜救工作有利,但高温天气也对搜救工作造成影响。

当天中午,在救援道路的出口,现场参与救援的一线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有山体不断在垮落,救援队伍只能暂时撤离。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会在确保安全,不发生次生灾害的情况下,全力、积极组织搜救。

按照搜救方案,16日的搜救采取机械和人工同时作业的方式在垮塌区域进行。同时,在灾害点尼日河下游沿线开展搜救工作。整合省州县公安、特警、消防和乡村干部、乡镇民兵应急分队,共计178人的救援力量,合理划分搜救区域,全力开展搜救工作。

搜救组对尼日河沿河两岸、大渡河流域的深溪沟电站、枕头坝电站库区进行全面彻底排查,重点对河水回流的地方、深水区和有岩石的河段进行搜索,确保不留死角。

随着搜索范围的扩大,凉山州公安局紧急调派30名特警于16日早上5点到达现场,投入到搜救工作中。同时组织人员开展好失联群众家属的安抚工作。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16日,西昌工电段组织了埃岱至刘沟沿途各个工区职工,通过轨道车、木船和步行对尼日河、大渡河河面进行搜救,共计出动211人次,轨道车3台,搜寻河面655处,乘船搜救杨漩至共和大渡河河面,截止到16:30,未发现异常,仍有36人还在继续开展搜救工作。

目前,搜救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暂未发现有失联人员。

甘洛成昆铁路高位岩体崩塌救援为什么这样难

确认17人失联!各方救援力量全力以赴昼夜不停展开搜寻,但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为啥搜救情况不理想?

8月16日,记者从凉山州应急管理局获悉,17日,甘洛县将再次出现降雨过程。据专家组判断,灾害现场残留滑坡体垮塌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据凉山州应急管理部门专家分析,搜救工作面临着三点困难:

1。二次垮塌风险居高不下。8月15日16时40分,滑坡现场在几分钟内连续两次发生滚石险情,严重威胁抢险救援人员安全。根据指挥部专家组分析,滑坡残留体随时存在局部下滑可能,救援工作仍然存在较高风险。

2。现场搜救作业面较狭窄。本次垮塌后可供安全作业的区域狭小有限,目前主要以涵洞为重点区域,安排3台挖掘机不间断进行掘进施工。

3。未来降雨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显示,8月17日开始,甘洛县将再次出现降雨过程。据专家组判断,灾害现场垮塌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面对着这样的艰辛和困难,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凉山应急管理部门就此次灾害和全州安全生产等工作给出了建议:

一是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继续统筹整合部、省、州、县四级力量,全面落实中央、省、州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科学抢险、安全救援,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开展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二是全力开展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防控。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时段严防死守、严阵以待,确保高危(高风险)行业企业检查覆盖面达100%,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得到有效管控。

三是全力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和措施落实,确保安全度汛。加强对道路、航道、集镇、学校、景区景点、水库水电站、在建工程项目、工矿企业、农民房前屋后、山区沟谷、人口密集区、山洪危险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重点设施的排查,严防灾害事故的发生。

四是切实加强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值班人员和带班值班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坚决杜绝脱岗漏岗顶岗等现象;严格按照紧急信息报送要求,及时准确上报灾害事故信息。加大值班抽查调度力度,继续做到“一日一调度,一日一会商”,实时掌握各类灾情情况。

五是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州应急委庚即组织防汛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综合督查组,对全州各县市和相关部门防汛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的督查检查。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半个月内,成昆铁路甘洛段为何多次发生地质灾害

从7月底以来,半个月左右时间,成昆铁路甘洛段发生多次地质灾害,致成昆铁路三度中断行车,并有人员伤亡或失联。

那么,成昆铁路甘洛段为何频受地质灾害影响?

复杂的地形地貌:

铁路沿线是“露天地质博物馆”,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高

相关专家介绍,连续经历强降雨又经阳光曝晒,山体容易崩裂,“塌方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大。”

前述专家介绍,修建于1958年的成昆铁路,其现实走向,是当年多个备选方案中的“西线方案”,直到1970年7月才全线贯通。

其背后的因素,固然与时代等有关,但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限制不可忽视。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特别是,成昆铁路沿途因地形地貌复杂,也被被誉为“露天地质博物馆”—从成都至昆明,沿线是中国第一阶梯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铁路穿过四川盆地、盆周山地、横断山系、云贵高原,沿线既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峡谷和喀斯特地貌区,“每个地形地貌,都在这里找得到。”

曾参与过成昆铁路修建的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袁道先曾回忆,他最重要的论文成果之一,“就是写在成昆铁路工地上的”。

记者从有关专家处获得的数据显示: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60年代,成昆铁路沿线就有较大的滑坡有183处、危岩落石近500处、泥石流沟249条、崩塌100多处、岩堆200余处。此外,沿线还有数百公里位于地震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分布之高,世界罕见。

也因为地质地貌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大,成昆铁路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苏联的人造卫星,曾有人认为是“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而本次发生事故的甘洛段,境内有8座海拔超过4000米和60余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地形地貌更为复杂。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近期强降雨频发:

过去21天,事发地段下了全年三成多的降雨量

记者注意到,自7月下旬以来,甘洛强降雨不断。

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7月25日至8月15日,短短21天,甘洛县新市坝镇岩润村测量站累计降雨量到达303毫米。而甘洛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过880毫米。

其中,7月28日9时至29日15时,甘洛县普降暴雨,最大降雨量109.1毫米。当时,强降雨共计造成甘洛12人失联,其中6人为铁路施工人员。

受其影响,甘洛县境内最大支流尼日河(又名牛日河)曾出现不同程度涨水过程。7月30日前后,尼日河甘洛段沿线也曾发生过山体垮塌事故,所幸塌方量不大,河水很快冲开。

而尼日河,堪称成昆铁路甘洛段的“连体婴儿”。在甘洛境内,成昆铁路主要沿着大渡河支日河谷延伸。

而当地最近一次强降雨就发生在8月14日前后。8月13日14时至14日8时,甘洛县前进乡自物村累计降雨量达到80毫米。而这里距离事发地,只有7公里左右。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四川甘洛岩体崩塌

“无论是板块运动、强降雨、气温、地表生态变化都能诱发规模不等的地质灾害。”前述专家说,本次塌方究竟为何发生,还需要进一步研判,但毫无疑问,其发生的构成要素基本已具备。

此外,记者从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近期甘洛一带无较强降雨,尼日河等主要河流发生涨水概率不高,或将给应急抢险提供便利。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