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者之家创办人意外坠亡 从两米多高车库顶坠下

北青网 2019-07-13 12:53:38
A+ A-

截瘫者之家创办人

截瘫者之家创办人

原标题:截瘫者之家创办人坠亡 最后的朋友圈还在分享无障碍设施情况

7月7日晚21时,在大理某酒店考察无障碍设施的截瘫者文军和他的轮椅一起,从两米多高的车库顶坠下,直到第二天才被人发现倒在血泊中怆然离世。

从1997年因车祸导致残疾至今,文军除了自强奋进外,还倡导截瘫人士走入社会、感受阳光,为此多年来他坚持组织出游活动,带领截瘫朋友感受祖国大好河山。

每次出行前,他都会只身前往体验路线的无障碍设施。

没有想到,这次大理之行,文军用生命告知了截瘫人士存在的安全隐患,自己再也无法带他们感受阳光。

独自留京 摆地摊学英语创办截瘫者之家

文军的家在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北路的一栋90年代的高层塔楼里,家门口贴着红色的横批:救恩临门。

这栋楼就在北京博爱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对面,整栋楼里住了很多截瘫患者。

文军是1997年驾驶大货车送货的时候发生车祸导致截瘫。1999年,他来到北京博爱医院接受康复治疗,此后就在北京定居下来。

那个时候,这周围还有很多低矮的平房,住着很多截瘫病人,还有外地来京打工人员,组成了一个“截瘫村”。

王文志(化名)就是在那时认识文军的,他还记得当时在北京治疗后文军为了让自己能够自立,不拖累父母家人,他主动将家人“赶”回了老家,“他说,他要一个人在北京活下去。”

后来,文军就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坐在轮椅上洗衣服、做饭,从轮椅上摔倒后,一个人支撑着爬起来想办法坐回到轮椅上。

这样的磨练,让文军完全摆脱了他人的照料,慢慢的所有生活都能自理。

在王文志的眼中,那时候的文军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什么一技之长。

为了在北京生存,文军手摇着轮椅到几十里外的地方进了一批电话卡,在医院附近摆上了地摊儿,靠着微薄的收入照料自己。

在北京站稳脚跟后,2006年,文军创办了北京截瘫者之家,他在这里帮助截瘫患者做康复,和他们交谈聊天。

这个过程中,文军发现截瘫人士最大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阴霾,他便鼓励他们走出去,回归到社会中。

于是,他自学英语,与国际上的残疾人帮扶机构互动,并且通过网络邀请康复专家传播截瘫治疗和康复方面的知识。

大约两年前,文军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妻子是澳门人,家里经济条件尚好,也是一名截瘫残疾人,在残疾后心灰意冷的她被文军的阳光感化,两人结为伉俪。

王文志觉得,文军总算是熬出了头,见到好日子了。

那个时候,文军创办的截瘫者之家早已搬进了楼房,就在其住所的楼下。

结婚后,文军随妻子前往南方,为妻子亲朋开办的服装店工作,便把截瘫者之家的康复工作交给了王文志帮忙料理。

后来因为文军受不了南方的潮湿气候,加上放心不下在北京的这些截瘫朋友,没两年又回到了北京丰台角门这里,继续陪着截瘫患者们一起出游、散心、康复。

王文志虽然是个健全人,但他接手文军留下的截瘫患者康复工作后,深深的体会到了截瘫患者的不易。

得知文军遇难去世的消息时,王文志始终缓不过神来。

主动和每个截瘫者打招呼 成精神支柱

文军去世的消息是周玉(化名)告诉王文志的。

文军出事的第二天,周玉从截瘫朋友那里得到了这个消息,她觉得这个消息是假的,于是便赶快给文军发微信,一向很快回复截瘫朋友信息的文军却再也没有回复她。

那一整晚,刚刚做完手术的周玉在病床上无法入睡,她抱着手机,每隔几分钟就刷一下文军的朋友圈,没有更新,再给文军发信息,也没有回应。

她安慰自己,觉得“没有消息其实是好消息”。

直到天亮后,文军的妻子更新了朋友圈,确认了文军去世的消息。

周玉看到这则消息,眼眶瞬间就红了。

截瘫者之家创办人

截瘫者之家创办人

她想起了自己跟文军的第一次见面,大约九年前,她因为工伤导致截瘫,从一个健全人到无法行走,这对周玉的打击特别大。

在轮椅商店里,她遇到了文军,文军主动开口跟她聊天,询问伤情帮助她打开心扉。

“他1997年出的车祸,那时候才25岁,来北京看病后,就留在这里一个人生活,学历也不高,自己摆地摊养活自己。比起我有单位,有工资,有医保,比他幸运太多了。”从此以后,周玉开始正视自己伤残的身体,慢慢走出了心理的阴霾。

在和文军认识的这九年时间里,文军会经常帮助周玉修理轮椅,除此之外,周玉还见证了文军为截瘫人士所付出的努力,一些截瘫朋友来北京治病没有地方住,文军就把自己的家腾出来让他们暂避风雨,他还协调公益机构给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配上轮椅,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到阳光下。

几年来,周玉觉得文军就是很多截瘫者的精神支柱,“很多残疾人心里有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找到他,一起吃吃饭,喝喝酒,就没事了。如今他走了,他们(其他残疾人)还能去找谁倾诉呢?”

最后的朋友圈还在转告无障碍设施情况

这几天来,周玉会拿着手机反复的刷着文军的朋友圈。

照片中的文军阳光、洒脱,如果只是半身近照,恐怕没人相信这是一个胸部以下瘫痪的残疾人。

文军的朋友圈最后一条内容,就是他在大理考察无障碍设施的情况。

文军写到,到达大理已经是19:40分,这边站台没有直升电梯,工作引领从道口过来,等候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出站,找好酒店办好入住……

周玉说,文军自理后早已经习惯了独自出行,他性格谨慎,十分注意观察细节,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把这里无障碍设施的优劣情况发到朋友圈里,提醒截瘫朋友们出行的时候注意时间和安全。

截瘫者之家创办人

截瘫者之家创办人

文军会教给大家怎么坐火车,怎么过马路,住哪家酒店。

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在生活习惯上与多数人不同,周玉很少参加文军组织的外出活动,这些年来文军带着截瘫人士们让轮椅的痕迹遍布中国多个省市,除北京外,还有西安、南京、成都、三亚、内蒙。

很多从来没有出过门的截瘫患者,都在文军的鼓励下,勇敢的坐着轮椅走出家门,踏上旅途。

文军的朋友王近平(化名)介绍,文军每次组织截瘫人士出游,都会提前独自前往活动地点,体验无障碍设施的情况,并与景区当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接洽,这次也是前往大理考察无障碍设施。

文军出事后,文军的妻子、老家的亲戚以及多名截瘫者朋友都前往大理处理后续事宜。

据文军的朋友介绍,事发地点的视频显示,文军是在酒店门前的无障碍通道被一辆轿车堵住后,试图寻觅其他路径,该处车库顶棚只有一半区域有台阶阻挡,另一半区域毫无任何阻挡设施,在天色已黑视线不清的情况下,文军坠入车库下方。

提起无障碍通道被占用,王文志告诉记者,他以前没有接触截瘫人士之前感觉不深,但自从接手文军的这个康复工作后,越发体会到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

在角门北路周边由于距离康复中心很近,残疾人很多,因此无障碍设施还算到位,但是其他地区,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周玉作为一名截瘫人士感受比王文志更深,她说,在北京相对好一些,但包括她的老家西安以及其他二线城市,无障碍设施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反而会带来危险。

周玉提到,有一次她去到一个二线城市,从地铁出来后按照无障碍通道的指示标志走,发现通道的尽头直通高速公路,她必须要横穿高速公路才能够从无障碍通道到达马路的另一侧。“尽管政府号召残疾人走向社会,文哥也一直劝我们走出去,但我们有时真的不敢出门,还是有诸多的不便。”

在周玉看来,文军这次出事太过突然,“他外出驾驶轮椅会很小心,有坡道沟坎的地方几乎不会走。所以听说他出事,我们都无法理解,到底他是怎么从车库的顶棚掉下去的。”

诸多截瘫人士眼中,文军的去世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文军独立、自强勇于承担,他鼓励截瘫人士回归社会,为截瘫人士走出家门的安全着想。而他的行为是在用自己的安危去体验生活中无障碍设施的情况,给截瘫人士的出行铺路。

截瘫者之家伤友回忆文军:每次出游都提前考察无障碍设施

2006年至今先后举办了十几次鼓励截瘫伤患走出家门的出行活动,“受过文军哥帮助的人得上万了吧。”

翻开文军的朋友圈,多是有关“截瘫者之家”的内容。曾经的“截瘫者之家”墙上,贴满了无数大拇指或胜利的手势卡。卡片上,是曾经来到过这里的伤友留下的名字和寄语。有人写“知足常乐”、有人写“勇者无畏”、有人写“梦想”、有人写“健康”。

曾在“截瘫者之家”长住过一年的王晋平回忆,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近有一个三室一厅的小“根据地”,“来北京的脊髓损伤患者几乎都知道这个地方。”王晋平说,一年的时间里,这个不大的房间来来往往了上百人,有的来小住,有的来聊天,有的来学习康复技巧。“如今截瘫者之家不在了,我做起了文军生前的工作。”

创建截瘫者之家 举办网上讲座

“截瘫者之家”是文军2006年成立的一个民间团体。不仅吃住,如何让身体平稳地在床、轮椅、马桶之间挪动、如何进行保健康复、如何寻找一份新的生计,在这里文军都会一点点教给病友。“以残助残,自强自立,最终融入社会”是创建“截瘫者之家”的初心。

他自己也是一名脊髓损伤患者。1997年,25岁的文军在家乡宁夏发生车祸,造成脊髓损伤,在北京博爱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如果仅限于医院的康复治疗,不敢走出去,就很难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于是,他离开医院,后来就有了“截瘫者之家”。

为了向更多伤友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知识,文军在网上开通了“SCI大讲堂”。“SCI”即脊髓受损的英文缩写:spinal cord injury。通过多方邀约,文军请来了在脊髓损伤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以及心理康复师等专业人士,总共举办了33期讲座。

先后举办十几次外出活动

2016年,在病友邀请下,刚刚走出截瘫伤痛的王晋平来北京旅游。因为朋友推荐,他也搬到了“截瘫者之家”。对陌生城市和环境还有所顾忌的王晋平,在这里一住就是一年。在文军和其他伤友带动下,王晋平还联系到了工作。

2016年冬天,北京突然降下一场雪,坐在轮椅上的王晋平心里有些打鼓。回“截瘫者之家”的路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下了雪,不知道还能不能顺利上去。文军却一个电话打来,告诉他,找了自己朋友推他上来。

“没想到他那么细心。”满心温暖的王晋平回到房间,一碗热好的羊汤已摆上了桌。“下雪了,天冷,暖暖”,文军特意做了羊汤。“都是一些小事,但独自在外时候格外温暖。”

王晋平还记得,那年春节,文军没有回老家,留在北京陪他们一起过了年。“那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日子。”王晋平说,那次自己少有地喝多了。

朋友中总会有一个最会活跃气氛的人,在王晋平眼中,文军就是这样的存在。他说,有文军在的地方,大家总是笑声不断。

2006年起,文军先后举办了十几次“SCI感受阳光,享受快乐”活动,带领全国各地的脊髓损伤患者走出家门,游览祖国山河。北京、西安、南京、宁夏、成都、三亚……游览中,文军便是团队的“开心果”。

每次外出都提前考察无障碍设施

“文军哥是担着这份责任。”王晋平说,每次外出活动,文军都要提前到活动地点进行考察,与当地景区工作人员接洽、联系志愿者组织、体验酒店景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

没想到这一次的大理之行,考察却出现了意外。

“2006年至今,受到过文军哥帮助的人得上万了吧。”王晋平回忆,每天,文军都会在房间里,与伤友网上连线,教授他们康复护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网上资料显示“截瘫者之家”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打电话到社区,文军和“截瘫者之家”已经查无此人。王晋平说,几年前,“截瘫者之家”已经没有实体地点,大家多是通过网络相互联系。

现在,王晋平也在做脊髓损伤患者咨询的相关工作,“也算是做了他生前在做的事。”

据此前媒体相关报道,2006年,“截瘫者之家”创办于北京市丰台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近,构建交流学习平台的同时,鼓励截瘫患者走向社会。“截瘫者之家”每年会举行脊髓损伤患者出行活动,至今网络上仍可搜索到相关活动的记录和报道。该活动旨在鼓励脊髓损伤患者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相关报道中,脊髓损伤患者跟随活动,已去过北京、南京、西安、宁夏等多地。

责任编辑:周晶晶 CN03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