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缺乏监管和自律
是行业乱象源头
李春光认为,正规的家政服务,应该是公司招募一些人员,并与其建立固定劳动合同关系,培训合格后再派驻到家庭。但家政公司为避免自身的责任,签的都是中介合同。家政公司就像一个媒婆一样,介绍完就完了。
供求市场严重失衡,对优质、合格家政人员的需求远远高于供给,这导致家庭和家政公司在协商过程中无法对等。这种情况下,建议雇主家庭可以和家政人员单独签订一个细化的劳务协议,明确约定基本任务和责任。但在实践中,家政人员文化水平比较低,可能会拒绝签订这样的协议。
李春光称,家政乱象根源是缺乏监管,没有哪个部门明确行业监管。另外,行业自律功能也有缺失。如果行业自律充分有效发挥出来,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制定家政行业准入门槛,从业人员门槛,从业人员服务规范等。
协会
因为个体差异大
绩效考核难执行
针对上述问题,昆明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张凯表示,家政公司和雇主签订的合同,如果雇主认可就是有效合同。家政公司制定的合同条款首先会告知雇主后,才会让雇主签订。
如果家政人员的服务技能达不到要求,雇主对服务质量不满意,可以投诉,可以换人,家政公司一般都能实现。雇主不能以最低工资来进行绩效考核,因为雇主不满意或满意的标准不好确定,有些家政人员在这家做得好,换了另一家,雇主又觉得不好了,每一家的要求都有差异。
张凯说,本身家政人员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对这个问题,首先是雇主和家政人员的沟通,可以和家政公司协商合同条款,而不是强制签订。家政公司应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和道德的培训,雇主也要做好理解和沟通。
新规
须明确服务清单和要求
国家发改委、人社部、商务部等17个部门近期印发了《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其中提出:大力推进家政服务合同管理,家政服务企业应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与从业人员、消费者签订家政服务劳务合同,明确服务清单和服务要求,推广使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家政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并相应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这项工作完成后,挑选家政人员时就可以先了解其信息和评价,就如同网购一般。
他山之石
第三方机构调查
杭州一家第三方机构推出了针对保姆的背景调查业务,所谓的员工入职背景调查,就是对即将入职的员工进行系统的背景调查,主要包括身份验证、负面社会安全记录、法院诉讼记录、法院失信记录、金融风险记录等。此举可让雇主更好地了解和甄选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