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何海生表示,随着中欧班列(义乌)运营常态化、多元化,运行成本呈逐年下降态势。尽管政府运营补贴仍然存在,但中欧班列给义乌乃至浙江带来的综合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最直接的,要数中欧班列带来的物流枢纽效应。”上海铁路局金华货源中心党委副书记金毅说,中欧班列(义乌)开行之初,按照“有流开、无流停”的方式不定期开行。随着开行步入常态化,中欧班列(义乌)的货运量大幅增长,义乌综合物流和贸易服务大通道的功能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的平台聚集效应也得到强化。义乌市陆港口岸局副局长金更忠表示,义乌正依托铁路、航空口岸,不断构建并完善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物流综合体系。
“通过货源组织、贸易延伸和产业联动,中欧班列拓展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产业合作,促进了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联动发展,提升了产业层次和城市能级。”义乌市发改委副主任何中民说。
从更高层面看,中欧班列所形成的开放大通道,进一步强化了义乌乃至浙江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独特地位,推动了当地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世界商品汇聚义乌、义乌市场真正转向“买全球、卖全球”夯实了基础。
形成品牌效应
义乌人并不满足于列车的满载运行,在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中欧班列(义乌)被赋予了提升产业层次、创新发展路径、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赢得主动的新使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走在国际贸易前列的义乌再次被寄予厚望。与上一轮对新型国际贸易方式的探索有所不同,这一次义乌将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国际贸易便利化上。
“目前,义乌正在实施新一轮国际贸易改革计划,同时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建设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义乌市商务局局长王碧荣表示,未来义乌将成为我国从事国际贸易最便利的城市之一,而中欧班列有望成为这一改革的有力抓手。
一位在义乌经商多年的企业主告诉记者,目前小商品在国内的生产优势正在削弱,因为成本等因素,不少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如果把半成品运到欧洲就地加工,再以当地的品牌进行销售,无疑将更有竞争力。
“企业的想法与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王碧荣说,目前义乌已经形成了“一带一路”捷克站建设的初步方案,将以中欧班列(义乌)为核心,建立“2+1+N”的总体架构。
据介绍,“1”是指中欧班列(义乌)这条大通道。“2”是指两个支点:即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周边规划建设“一带一路”捷克站,推动一批贸易、物流、加工等项目双边落地,形成捷克浙江小镇框架;在义乌建设捷克小镇,打造欧洲进口商品集散中心。
王碧荣表示,计划今年内完成捷克站的相关选址、筹备工作,明年底基本建成使用,再用3至5年时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浙江“一带一路”建设新经验,并以捷克站为样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复制N个站点,形成“一带一路”浙江品牌。
对于以敢闯敢干著称的义乌人来说,中欧班列(义乌)从“无中生有”到做大做强,是一份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征程中,这支“钢铁驼队”一定可以续写新的华章。
(经济日报采访组 采访组成员:孙世芳 顾 阳 齐 慧 暴媛媛 执笔:顾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