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们最初制造病毒大多是为了弥补程序开发者技术上的缺陷,带着一种对于完美技术的追逐。这样的初衷客观上促进了电脑技术的发展,但后来黑客的私欲融入了病毒。2001年,一名赋闲在家的程序员在百无聊赖之际开发出了“求职信”病毒,这个病毒没有太高的编程技术,但它的传播速度惊人。
此后的冲击波、震荡波等病毒,都是一些年龄较小的编程者学习顶级黑客的“成果”。他们毫无顾虑,没有任何出发点地编写电脑病毒,但这类病毒,传播速度快、变种多,往往让人猝不及防,容易造成极大的损失。也许这个阶段的黑客只是浮躁地编写,而后来在金钱的诱惑下,病毒和金钱连接在一起,“黑客经济”诞生了,这里面更多是人们的贪欲,远离了追求技术精湛的黑客精神。
3.黑客网战屡见不鲜
《黑客帝国》是华纳兄弟影业公司1999年拍摄的一部动作科幻电影,讲述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尼奥在神秘女郎崔妮蒂的引导下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三人走上了抗争“矩阵”的征途。影片已经上映到了第三部,很受欢迎。其实,在美国大片中,经常可见网络黑客的影子,他们专门解决难题,输入一两条指令,便可以轻松跨越网站的大门,获取信息,实施操控。黑客发源于美国,成长在美国,黑客们的“光辉战绩”也大多发生在美国,美国被称为“黑客帝国”当之无愧。
1998年,美国司法部、美国空军、中央情报局和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都受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系统性的攻击行动”,黑客打入了许多政府非保密性的敏感电脑网络,查询并修改了工资报表和人员数据。美国参议院、白宫和美国陆军网络以及数十个政府网站都被黑客攻陷,包括雅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在内的五个最热门的网站被黑客连续三天攻击,瘫痪长达数个小时。
前不久,微软将黑客组织Fancy Bears告上法院,因为该组织的域名“山寨”了微软的域名。法院判令后者不得非法入侵Windows电脑或者使用微软商标。据报道,该次庭审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区联邦地方法院进行,法官当庭宣布永久禁止Fancy Bears未经许可向微软或微软客户发送恶意代码。
分析人士认为,让犯罪分子不要做非法的事情有点不太现实,但对于微软来说,这场胜诉可以合法地“完全掌控”黑客所拥有的用来进行恶意攻击的域名,例如microsoftinfor365.com和livermicrosoft.net。在这些使用了微软品牌商标的网站,黑客的攻击将会减弱。仅今年8月份以来,微软已经识别了上千个这样的恶意域名,并已经控制了70个Fancy Bears的攻击点。作为被告的Fancy Bears自然不会出现在被告席,法官作出的是缺席判决。